田黄的收藏价值与基本鉴定

【田黄的收藏价值与基本鉴定】自2005年以来,顶 级寿山田黄价格从5000元~6000元/克翻了四五倍,达到目前的20000元~30000元/克,令市场怀疑寿山田黄的炒作成分之大 。黄宝庆认为,所有艺术品在达到一定高度都可能产生泡沫,但顶 级寿山田黄资源有限,价格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

田黄的收藏价值与基本鉴定

文章插图
田黄也叫黄田石或田石,被收藏家和鉴赏家舍为“石帝”、“石中之 王” 。自清代至今日一直盛名不衰,且身价倍增 。所谓“一寸田黄一寸金”对今天的田黄市场来说已是一句古话,一方上好的田黄冻石恐怕要“一寸田黄十寸金”了 。
田黄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软宝石,在软质石雕刻中排第 一位 。福建是全世界唯 一产出田黄的地区,但是开采田黄的面积还不到1公 里 。传说田黄是女娃补天时遗落的宝石,这也就是说明在中国人心目中田黄的高 贵和稀有 。
田黄的收藏价值与基本鉴定

文章插图
那么田黄具体如何辨识?传统的辨识一般采用特征法+排除法,进行鉴别 。但是如今,印石市场,类似的石头越来越多,无疑是增加了鉴定的难度,特别是有一些商家蓄意混淆市场,企图浑水摸鱼 。所以,在传统的,主观的一些方法判断的基础上,需要了解一下田黄的“黄” 。单纯从字面意思解读,田黄肯定或多或少带有黄 色调,但是田黄的“黄”与其他印石有区别 。大家都知道,很多印石都有黄 色调,比如黄高山石或者昌化石,老挝石等等,但是他们的黄为“原生色”,而田黄的“黄”为“次生黄” 。因为铁是黄 色印石的致色因素,通过共磁谱可以得知,“原生色”的印石,主要以结构铁为主,“次生黄”的印石,如田黄,铁元素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 。
田黄鉴别要点:1.仿田黄塑料品无外皮,颜色较均匀 。而真田黄外皮,颜色常不均匀,外浓内浅 。2.田黄有萝卜纹、红格(或红筋),透明度不均匀 。仿田黄塑料品无萝卜纹、无红格(或红筋),透明度均匀 。3.田黄的密度较大(2.5—2.7克/立方厘米) 。仿田黄塑料品的密度较低(一般1.05—1.55克/立方厘米) 。手掂较轻 。然而,有时在仿田黄塑料品中加入金属块,使密度加大,让人迷惑 。4.仿田黄塑料品,可见气泡及流动线构造,而田黄无气泡和流动线构造 。5.仿田黄塑料品,用手触摸,有温热感 。而田黄给人以微凉感 。6.用热针触及仿田黄塑料品时,会熔化或烧焦,通常还伴有辛辣难闻的气味 。而田黄则无这些反应 。7.用小刀片刮样品时,田黄呈粉末状脱落,而仿田黄塑料品呈片状脱落 。
田黄的收藏价值与基本鉴定

文章插图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人们喜爱寿山石的风气空 前高涨“名流学士怀瑾握瑜穷日达旦讲论辨识”甚至达到了“心目既荡嗜好为移”的境地 。康熙年间闽侯今福州人高兆撰《观石录》对他在十余位朋友家中见到的140余枚寿山石迚行了淋 漓 尽 致的描摹幵将其分为“神品”、“逸品”、“妙品” 。但是从文字上看像是田黄的恐怕只有“甘黄无瑕者”、“黄如蒸栗”、“如数百年前琥珀”、“血浸甘黄”、“黄柑巽手”秀色通理者、“新黄如秋葵者”这么几块 。其后杭州萧山人毛奇龄撰写《后观石录》尽管首 次提出了“田坑第 一”的观点但在具体文章中还是和高兆一样“尚色丌尚质”其所列的“上品”十三块分别为艾叶绿、羊脂、鸽眼砂、蔚蓝天、瓜瓤红、虾背青、肉脂、炼蜜丹枣、桃花水、三合一 。从文中所介绉的情况看恐怕只有“炼蜜丹枣”一块像是田黄只在“中品”十二块中提到了“蜜蜡”、“秋葵蜜蜡一名枇杷黄”、“甘黄蜜蜡”这三块像是田黄 。这从一个侧面足以反映出就是在康熙年间田黄也还是没有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