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的第三次豪赌( 二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安世半导体并表,闻泰科技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了110.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767.19% 。但这种由于并表造成的爆发式的增长,显然没法持续 。
安世半导体能下“金蛋”吗?
根据公开资料,安世半导体源自于2016年恩智浦剥离的标准产品业务部门,至今拥有60多年的专业经验 。其主要产品包括双极性晶体管和二极管、ESD保护器件、逻辑器件以及MOSFET器件 。
但恩智浦之选择主动剥离安世,也多少印证了这部分资产可能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中高端和稀缺 。
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人杨旻告诉亿欧,安世主要产品所属的功率器件领域属于分立器件中的一类 。半导体分为集成电路(IC)和分立器件两大类,分立器件相对于集成电路技术壁垒更低 。
这一点从分立器件的售价上也能体现 。2018年,安世半导体分立器件出货量总计900亿颗,根据营收规模倒推价格显示,安世半导体产品的平均出货单价仅为0.12元,甚至低于国内同行华润微 。
欧洲某知名半导体大厂的市场经理Tim告诉亿欧,安世半导体是恩智浦(前飞利浦半导体)起家的业务,但其所在的分立器件功率半导体在汽车半导体中的重要性有限 。该细分领域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安世在高端功率半导体领域没有英飞凌、三菱、科锐、WOLFSPEED等那样的竞争优势 。
加上,“安世是IDM(垂直一体化)的重资产模式,即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产业升级换代需要投入很大,且和恩智浦战略发展方向不一致”,所以恩智浦半导体将其剥离 。
根据国元证券援引的Omdia数据,安世半导体仅仅在功率MOSFET方面位居全球第8位,在功率分立器件及模块、功率IC市场均位于10名开外 。
另外,在功率半导体的不同领域,安世半导体在国内面临扬杰科技、斯达半导、华微电子、士兰微等国产选手 。另一家恩智浦在中国投资的功率半导体企业瑞能半导同样也以功率二极管为主营业务,也是安世的对手之一 。
不过,在国外算不上高端的技术,在国内却有着一定的稀缺性和更高价值 。安世半导体40%以上的营收来自于汽车功率半导体,“车用功率MOSFET器件”在全球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二 。
相比于一般消费电子产品,汽车行业对半导体器件的要求更高 。美国汽车电子协会(AEC)针对车载应用、汽车零部件、汽车车载电子实施标准规范,通过认证即需要15年 。这意味着不小的行业门槛 。
正是看中了同样资产在中外不同资本市场的价值差异,2017年2月,来自中国的建广资产等买家,以约合18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安世半导体78.39%的股权,成为中国迄今为止半导体行业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
当时建广资产的联合体给予安世半导体的估值仅为20多倍,而同样的资产拿到A股资本市场,动辄就要50倍以上的市盈率 。亿欧查询闻泰科技近一年的PE Band发现,自安世并表之后,其市盈率(TTM)始终在于52倍以上,甚至一度超过100倍市盈率 。
冒险押注汽车半导体
虽然2019年安世半导体并表后,闻泰科技业绩迅速提升,但累积的商誉也高达226.97亿元,负债率也已高达60.10% 。
同时,据收购预案披露,闻泰科技要在预计5年内还清境内50亿元并购借款,还款来源为上市公司的盈利和目标公司的盈利分红 。此外,安世集团还背负境外银团借款56.32亿元 。
在这样的背景下,闻泰科技仍然要进行高达200多亿的投资,同时扩张ODM业务和车规级半导体业务,其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
张学政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新一代信息浪潮的代表性技术是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而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和核心就是芯片,是半导体技术 。而在主要的半导体终端应用中,汽车电子的增速是最快的,也是闻泰科技押注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