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遇冷、挂牌遭做空,华住的野心能实现吗?( 三 )


一季度,华住实现净亏损21.6亿元人民币,二季度情况大幅好转,净亏损收窄至5.5亿元人民币 。
根据一二季度数据及行业整体趋势判断,华住在下半年恢复盈利并不困难 。但是,比阶段性的亏损更值得警惕的,是华住在疫情期间被进一步锐化的资产结构问题:2020年Q1,华住资产负债率达到91.2%,Q2这一数据进一步上升至92.2% 。
不健康的资产结构让华住在疫情期间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截至6月底,华住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值为37亿元人民币,而净流动负债近60亿元人民币 。在此情况下,华住急需外部输血,这或许是其启动赴港二次上市进程的主要原因 。
二次上市带来的融资,或许可以帮助华住解决短期的经营危机,但华住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为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打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二次上市成功之后,华住或许还需要就如何合理控制发展节奏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反思 。
未来主攻下沉
尽管资产负债率已经处于警戒线之上,但华住依旧没有放弃扩张计划 。
在公布2018年财报之后,季琦对华住的扩张计划曾做出这样的阐释:“现在是一天开2家店,我希望一天有3-4个,甚至4-5个单体传统的酒店加入到华住的生态圈里面来,这是华住的规模 。”此后,在2019年华住确实进一步加快了扩张步伐 。
疫情期间华住的扩张步伐也依旧没有停止,华住在招股书中表示,截至6月30日,华住正在开发2375家新酒店,包括54家租赁及自有酒店,以及2321家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 。扩张速度与疫情前相比未见减缓 。
但华住在目标市场选择上做了调整 。去年底,华住旗下品牌全季酒店首家海外直营店落地新加坡,随后又花大价钱收购德意志酒店,从这一系列动作中,都可以观察到华住对海外市场的企图心 。走向国际化、成为世界级酒店集团是华住长期的战略目标 。
但现有环境下,短时间内继续推进海外布局显然不明智,华住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国内下沉市场中 。
在2019年的华住世界大会上,季琦提出了“万家灯”和“千城万店”的目标——中国有2000多个县城,华住计划把汉庭开到中国的每个县城去,争取在2022年能够达成 。
同年5月,华住与IDG资本战略投资的H酒店正式亮相,季琦现身发布会现场为H酒店站台,可见其重视程度 。H酒店与华住更早一步推出的品牌一宿,是华住布局下沉市场单体酒店的两步棋 。
疫情之后,华住进一步加码下沉市场,季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要重仓中国 。6月,华住将组织架构调整为华住集团、华住中国两个管理架构,季琦称此次调整是让华住中国团队能够更好地聚焦中国,“除了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地段,我们还要关注新兴的商业区、生活区,要关注原来不重视的下沉市场,要关注高铁站、新机场沿线” 。
华住在今年采取的举措之一是与下沉用户的汇聚地拼多多达成深度合作,旗下“华住会”宣布正式入驻拼多多,并开设官方旗舰店,拼多多同时推出“华住会品牌日”活动,华住集团旗下2000多家酒店悉数参与 。
华住表现出了明显的想要在下沉市场实现进一步增长的意图,但是,华住面临着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压力 。
从华住内部来看,要实现中国县城的全覆盖,需要进一步扩大酒店数量 。
为了支持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华住通过多种融资手段为集团输血,因此也不得不持续承担着现金流压力 。
二次上市带来的融资暂时解决华住的燃眉之急,华住的业绩也在稳步恢复,但在今年下半年的华住任务仍不轻松 。去年12月,华住跟多家银行订立了4.4亿欧元的定期融资与5亿美元的循环信贷融资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四月,华住跟早前的贷款机构签订了豁免的相关契约,出借人同意解除华住直至2021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的原始金融契约,但需满足一定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