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一意孤行征讨大宛?不止为了良马,更是为了战略意图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 , 曾经令李广利两次远征大宛 , 斩杀大宛国王毋寡 , 西域各国臣服 , 但是代价是数万将士命丧他乡 , 汉朝也是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汉武帝的决定是否是一意孤行的后果呢?

汉武帝为何一意孤行征讨大宛?不止为了良马,更是为了战略意图

文章插图
毕竟后来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向就说过 , “捐五万之师 , 靡亿万之费 , 经四年之劳 , 而仅获骏马三十匹 , 虽斩宛王母寡之首 , 犹不足以复费” , 简单来说就是得不偿失 , 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 就是斩杀大宛国王 , 获得几十匹好马 , 这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 。
而且必须要说的是 , 李广利这次出征 , 造成大量将士伤亡的原因 , 长途远征是一个原因 , 但是更重要的是 , 当时很多将领贪财 , 不爱惜士兵 , 导致了大量不必要的伤亡 , 而李广利作为大军统帅 , 显然他是默许了这样的情况 。
汉武帝为何一意孤行征讨大宛?不止为了良马,更是为了战略意图

文章插图
话说回来 , 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发动对大宛的远征 , 李广利前后两次率大军出征 , 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优质的战马 , 如果就单纯的战损与获利来看 , 汉武帝的决策 , 的确太不冷静了 , 不过就全局战略的获利来看 , 汉武帝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战略目的 , 那就是震慑西域 , 削弱匈奴的军事能力 , 减轻汉朝的外部威胁 。
虽然汉武帝一朝 , 凭借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名将 , 重创了匈奴的势力 , 可是不容忽视的是 , 汉匈战争依然在持续 , 匈奴依然有能力对汉朝的边境发动劫掠 , 一直到东汉时期 , 汉匈战争才算是画上句号 。
汉武帝为何一意孤行征讨大宛?不止为了良马,更是为了战略意图

文章插图
因此汉朝需要优质的战马 , 而大宛生产良马 。
《汉书.西域传》宛王以汉绝远 , 大兵不能至 , 爱其宝马不肯与 。汉使妄言 , 宛遂攻杀汉使 , 取其财物 。
当时的大宛国王 , 自恃与汉朝相隔甚远 , 因此不愿意臣服 , 就拒绝贡献良马 , 加之汉朝使者大骂他 , 大宛国王就截杀了汉朝使队 , 这成为汉武帝讨伐大宛的导火索 。
从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 , 李广利率军两次征讨大宛 , 历时四年 。
汉武帝为何一意孤行征讨大宛?不止为了良马,更是为了战略意图

文章插图
第一次 , 可以说是一次完败的军事行动 。
《汉书.李广利传》太初元年 , 以广利为贰师将军 , 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 , 期至贰师城取善马 , 故号“贰师将军” 。
既西过盐水 , 当道小国各坚城守 , 不肯给食 , 攻之不能下 。下者得食 , 不下者数日则去 。比至郁成 , 士财有数千 , 皆饥罢 。攻郁成城 , 郁成距之 , 所杀伤甚众 。
第一次出征 , 李广利率领的部队 , 缺乏后勤补给支持 , 兵力又不够强大 , 所以一路上 , 西域诸国卖给汉朝面子的非常少 , 因此汉军为了筹措粮草 , 只能经过无数次的攻城战 , 一路打过去 , 才能够得到粮草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