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面对餐厅潮水般的差评,占据领头羊地位的狗不理却选择了最低级的方式处理:
那就是,大不了就关店 。
这几年,狗不理陆陆续续关闭了10家店铺,2018年,北京东单的狗不理包子铺也宣布关店,整个北京,狗不理包子只剩下王府井、前门两家门店 。
而仅剩的两家门店每天也是经营惨淡,平时店内上座率不足50% 。
而疯狂关店的弊端是,在业绩下滑之际又狠狠地补了自己一刀——销售额及经营成果70%左右均来自于天津地区,始终走不出天津 。
为什么狗不理体验这么差,还敢卖这么贵?
另一个原因是,狗不理早就不把重心放在餐馆经营上了,这是不是与你的认知有点冲突?
2005年4月,天津同仁堂以1.06亿人民币得标并购狗不理,被收购后的“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正式变更为“天津狗不理集团有限公司” 。
从此以后,曾经的国民老字号,竟然卖起了速冻产品,主营业务变成了“速冻包子、速冻面点礼盒、酱卤肉制品” 。
2018年上半年,速冻包子、速冻面点礼品占狗不理营收总额的68%,而实体的餐饮业务,甚至都没有出现在狗不理的登记中 。
如果说“速冻包子”好歹跟包子有些关联,那狗不理接下来这些应对瓶颈期的神操作,则彻底暴露了他慌不择路的一面:
在2015年的时候,狗不理大玩跨界,花3000万收购了高乐雅咖啡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权,并扬言5年开店200家,挑战星巴克!
咖啡之后,狗不理又跟澳大利亚益生菌菌株生产有限公司签订股权项目并购协议,狗不理集团将通过控股这家澳洲企业正式进入益生菌领域 。
中式简餐、物流配送、速冻食品、发展医药行业、洽购美国咖啡连锁巨头……狗不理简直是“跨界劳模” 。
凭借着不断提升的价格和资本运作,狗不理年年都能交出看似漂亮的业绩报告,但这家百年老店也逐渐失去了原本拥有的市场空间 。
而真正让其盛名在外的包子,却在集团里并没什么地位 。
到底要几星差评,才能点醒老字号的傲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老字号来的其实并不难 。
今天所谓的中华老字号,最初由原国内贸易部于1993年评选 。其后,2006年、2010年,商务部出台新规,两次正式认定 。
之后,各个省市业又纷纷认定了自己的老字号 。
大象公会在一篇《全聚德式的老字号永远不会倒闭》中写道:
这些老字号所谓百年老店的光环,无非是占了计划经济时代特许垄断经营,和国营饭铺永不倒闭的便宜 。
因此,谁死,谁活,谁能传承至今,谁能评上老字号,归根结底靠的不是商户的奋斗,不是市场的大浪淘沙,而是历史的行程,组织的决定 。
它不仅不能用于证明今天的商誉,连历史实情也反映不了 。
这些老字号,原本可以凭借百年老店的优势继续对产品进行研发,要么保持传统的口味和品质,要么开发出更适合年轻人的创新产品 。
但事实是,狗不理却继续“作死”,凭实力消耗用户信任 。
于是,狗不理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
攻打高端吧,用户体验跟不上 。服务员一副“赶紧交钱、吃完拉倒”的态度,跟其他新式餐饮如海底捞热情似火的服务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
攻打年轻人吧,口味跟不上 。价格越来越贵,但口感上却不能保证,与街边包子铺的区别越来越模糊,甚至到了完全无法区别的地步 。
在产品、体验无一不差的情况下,曾经的“包子之王”,自然只能沦落为“速冻食品” 。
结 语:
狗不理,只不过是众多处在生死边缘的老字号里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典型 。
- 美股年度最大IPO凭什么是它
- 男人最后娶的都是适合自己
- 摘掉“金融”帽子的优信 背水一战能否解决亏损问题
- 从负债500万,到年入9亿!中国最倔老板,也要服软了?
- 断联四个月是最佳复合时期
- 最可能闪婚的四大星座?
- 纽加力——“原装进口”才是真正的纯进口
- “死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是非常成功的人
- “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唱响家庭教育主旋律
- 产妇坐月子吃什么油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