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金融”帽子的优信 背水一战能否解决亏损问题

疫情常态下,二手车市场还在疫情寒冬里挣扎,风雨中摇摆的优信想要熬过去,并非易事 。近日,优信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戴琨对外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去金融化 。目前全部资源用于全国购口碑建设,口碑是二手车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最重要的企业护城河 。这标志着优信从金融业务向交易业务的全面回归 。
“去金融化”之后,押宝全国购、向线上转型成为优信发展的重心 。事实上,早在2017年6月,优信已推出了“全国直购”服务,不仅打破了二手车只能在本地交易的界限,而且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 。今年彻底转型“在线购车” 。这一系列举措,对于正在经历转型阵痛期的优信来说,能否挺过困难,完成蜕变?
在业界看来,优信去金融化,看似“割肉”的决定,实则为优信扫除了商业模式中,特别是涉金融领域的潜藏风险,也让更多资源投入到二手车在线交易业务 。随着优信全国购战略的提速和从线下向线上的转型,在加速了全国二手车跨区域流通大市场形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优信的市场竞争力 。
寒冬下急速“去金融化”转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车市下滑幅度较大,无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降幅都达到了两位数 。数据显示,上半年二手车交易量同比下降19.61%,交易额下降21.72%,各地区的交易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
“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压力,在此期间优信完成了助贷业务的剥离,去除了过去对核心业务造成压力的金融担保责任 。”戴琨表示,过去,二手车金融是拉动公司业务增长的驱动引擎,虽然为优信带来了2C业务交易量的快速增长,但公司也因此承担了巨大的担保责任以及潜在的信用风险 。从强金融驱动到产品和服务驱动的转变,使优信可以更加专注于提供高性价比的二手车和优质的购车服务 。
戴琨介绍,今年7月,优信通过和GoldenPacer及其他资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彻底完成去金融化,不再承担任何金融相关的担保责任和信用风险 。
那么摘掉“金融”帽子的背后,优信究竟有何深意呢?有观点认为,在合规化压力下,二手车金融将面临资金成本升高、收益率下降、催收手段减少、坏账率升高的至暗时刻,汽车企业、二手车企业去金融化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
事实上,剥离金融业务,优信所获得的最直接的利益,是坏账率将大幅下滑 。由于金融业务容易拖累二手车平台的坏账率,这必然要求企业持续融资,才能保住有大笔钱维持消耗,如果消耗速度过快而无法维系正常经营,企业就会面临债务危机 。
9月8日,优信发布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也就是4月到6月的财报,财报显示,2020年4月1日至6月30日,优信营收为6220万元,2C在线交易成交量为3887辆,2C GMV(即成交总额)4.26亿元,均大幅度下降 。
不过,一同下降的还有亏损,1月到3月季度亏损额达到了20亿,4月到6月季度,这个数字下降到了1.52亿元 。所以,去金融化,优信虽然付出了短期销量大跌的代价,也算平安落地 。
另外,优信的现金流未来将不再有突然“断顿”的风险,持续经营得以长期进行 。今年开局这样的形势,经营环境的突变,现金流面临极限考验,这样的选择所带来的价值尤为凸显,抗风险能力将大获提升 。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金融“强吸金”时代一去不复返,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优信逐渐明白只有各司所长、练好内功,才是发展的关键 。对于优信来说,剥离了金融担保责任,意味着可以腾出手来发力二手车在线商城业务 。
“全国购”模式能否扭转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