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变化

不知不觉地,宝宝们已经从还不会说话的婴儿长大成会走路、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小朋友,这一显著的变化,不仅让父母们感到无比欣慰,刚是欢喜万分 。但是,小编在此提醒大家的是,随着宝宝进入学龄前期,父母们尤其要注意自家宝宝的心理发展情况,时刻关注报报道心理变化特征哦!
其实,“学龄初期”指的是儿童从6~7周岁至12~13周岁这一年龄阶段 。这一时间相当于小学教育阶段,也就是儿童从入学直到小学毕业 。因此,学龄初期儿童也可称为“小学儿童” 。
从学龄初期开始,儿童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而最大的变化是从原来以游戏活动为主导活动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导的校园学生生活 。
儿童的入学,标志着一个人的学生时代的开始,从人的一生中的游戏、学习、劳动几大实践活动来看,儿童已从原来的游戏实践活动跨进了学习的实践活动 。这一重大转折显示出社会对儿童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显示着儿童作为一个社会人自身成长的需要提高了 。
学龄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依然是在新的社会要求及个体发展的自身需要促使下,使心理发展必须承受住面临的重大转折 。具体表现在口头言语能力有了很大发展,情感活动也丰富起来,初步具备了言语和情感的表达能力,智力有明显增长,想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意志活动已经形成 。
这一系列心理上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在一系列的学习、生活上的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促使下而发生发展的,显示出学习和要求的提高与心理发展互相促进的规律:更高的学习与要求,促使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而心理发展的结果,又保证了较高的学习与要求的完成 。
可见,有的父母或家长担心学习太费脑子,会把脑子用坏,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
学龄初期的重要标志是,儿童开始在学校从事正规而有系统的学习 。学习与游戏已完全分开 。学习是在教师制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 。这些,都具有了社会意义 。
儿童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都是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延续,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所必需的,因此,儿童的学习具有了与成人工作劳动同等的社会意义 。
在学习过程汇总,儿童必须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养成适合于学校要求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 。社会和老师要求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有兴趣的知识,还要学习和掌握自己并不感兴趣、但必须学习的课程 。
这和学龄前期的游戏活动完全不同了,游戏活动可以尽力去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和主题,而学习则有时要带有强制性 。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必须能适应这种客观的要求 。正常的儿童,一般都能适应这种要求 。
【学龄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变化】比如,初入学的儿童,虽然在家庭中、在父母身边娇生惯养,有时表现任性、懒惰,但到了学校,只要老师提出的要求,就能做到每天准时到校、按照老师安排认真地做卫生值日 。
儿童进入学校,便能初步掌握使用书写工具(铅笔、蜡笔等)的技能,言语上也已掌握了足够的词汇与言语的表达能力,这时,儿童能有意识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与同学、老师在一起友好相处 。
因此,有的家长常常会吃惊地说:“哦,我的孩子好象在几天里长大了许多 。”
总之,学龄初期儿童,由于从幼儿进入学生生活的重要转折,其心理活动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 。学校和老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新水平,设置了逐渐提高标准的学习要求,家长要密切配合学校,严格要求和经常督促儿童按时完成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