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交易引起田黄市场价格和田黄投资的火热

田黄(Field-yellow stone) , 是出产于中国福建省寿山乡寿山村的一种著 名珍 稀篆刻名石 , 莫氏硬度为2.3~3度 , 与其它产自寿山的石材统称为“寿山石” , 田黄为寿山石中最 优良的品种之一 。田黄因其产量稀 少 , 而显弥足珍贵 , 清朝时曾受到皇帝的宠爱 , 早有易金三倍之说 , 如今在拍卖市场上更是价格火爆 , 最 高价达每克15万之众!田黄中最 高 档的品种是田黄冻石 。辨识田黄的三要素是皮、格、丝 , 三要素!皮就是天然形成的一层石皮 , 格是田黄在迁徙中留下的裂痕(一般都已经自然填充)呈红色或者黄 色 , 丝就是一种天然的貌似切开的新鲜萝卜的纹路 , 只有具备这三要素才能够确定为田黄!

田黄交易引起田黄市场价格和田黄投资的火热

文章插图
【田黄交易引起田黄市场价格和田黄投资的火热】田黄天生的珍贵稀有:田黄没有矿脉 , 没有规律 , 无法勘探 , 前人形容其“无根而璞 , 无脉可寻” 。所以田黄的挖掘犹如浪里淘金 , 三分在人 , 七分在天 , 每一颗都是自然的恩赐 。
回顾2012年 , 田黄的优异表现引起整个市场的关注 , 甚至有媒体直接用“田黄年”来形容2012年的田黄市场 。而据福建省民间艺术馆编撰的《2012年度寿山石市场分析报告》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2012年全年共上拍田黄326件 , 成 交245件 , 成 交总额达到1.6亿元 , 占寿山石拍卖市场总额的71.2% 。”七成的份额由田黄占据 , 不得不承认 , “田黄年”的说法拥有充分的数据支持 。
田黄交易引起田黄市场价格和田黄投资的火热

文章插图
直到晚清民国 , 随着寿山石开采量的增大 , 篆刻家的田黄作品才开始多了起来 , 其中 , 吴昌硕的十二颗田黄印更是蔚为大观 。但无论是赵之琛、吴让之、赵之谦等著 名艺术家 , 还是那些名初见经传的收藏家 , 他们虽身份各异 , 但都同属于以文化艺术为生命的文人群体 。正是这些具有极高文化品位及艺术造诣的精英群体对田黄印章及篆刻艺术的追求 , 令田黄在金贵的外表之下 , 更具深厚的文化意味 。而这 , 也正是田黄印章最独特的魅力所在 。
并称为“四大国石”的寿山石、田黄、青田石、昌化石在历史上便是名贵的印章石 , 而巴林石属后起之秀 , 近10年内价格飞涨 。据业内人士透露 , 由于巴林石价格赶超寿山石和青田石 , 未来市场价值被看好 , 不少内蒙古人均南下回收巴林石料 , 甚至回收摆件后切成印章出售 。而一贯名贵的寿山石更是炒出天价 。羊城晚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目前寿山田黄市价已超10万元 , 近日在北京拍卖会上两件田黄小件便拍出千万元高价 。上等的广东绿玉印章只能买到十几万元 , 但是寿山石、青田石制成的印章已达几百万元、上千万元 。一块石料开采出来 , 首先挑选最 好的石料雕刻成印章 , 不能切印章的石料才做摆件 。“拍卖场上 , 印章的成 交率能超七成 , 但是摆件成 交率仅20%-30%” 。
田黄交易引起田黄市场价格和田黄投资的火热

文章插图
田黄因具有皇 族专用的黄 色 , 被满清皇 族宠爱并视为珍宝 , 争相寻觅 , 价与金玉相埒 , 视同瑰宝 , 倍受文人雅士、官宦、皇 族及帝王的喜爱 , 自清以来极负盛名 。相传乾隆皇帝曾以田黄祭天 , 并冠予帝帽 , 故田皇历来有「石中之 王」的尊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