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婴儿”有什么问题吗?】她的担心是正确的 。研究人员对这样的婴儿有种专门的称呼,叫做“沉默婴儿”,典型特征就是不善于用表情和啼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饥饿和其他不适,即使饥饿、身体有病,他人也不易察觉,因而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和疾病的早期诊断;时间久了,还可能导致体格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低下;长大后往往会表现出离群、孤僻等性格缺陷,易患“孤独症”,难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
造成“沉默婴儿”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育儿环境不良,尤其是母婴间缺乏交流 。
别以为初生的婴儿不会看,不懂听,无法与之进行情感交流 。其实,婴儿出生后不久便具有“对话”能力,但如果不及时发展这种能力,它就会逐渐弱化甚至丧失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对幼猴进行试验 。他把出生不久的幼猴放在有两个假母猴的环境里,一个是钢丝做的,手里拿着奶瓶,叫“钢丝妈妈”;另一个是用毛皮和棉花做的,可以给幼猴温暖,称“绒布妈妈” 。幼猴平时总喜欢依偎在柔软、温暖的“绒布妈妈”怀里,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去找冰冷的“钢丝妈妈” 。长期无法与“真”妈妈对话的幼猴长大以后,性格孤僻、呆板,适应能力极差,甚至生产后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
因此,要让今天的婴儿不再沉默,让明天的孩子聪明健康,早期的母婴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千万不可图一时之轻松而疏忽 。专家认为,有益于婴儿发育的母婴交流方式主要有:
嗅觉交流:婴儿的嗅觉相当敏感 。把浸有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可很快止哭,并做出寻乳姿势 。因此,母亲应多抱抱婴儿,头几个月尽量和他睡在一起,让孩子熟悉母亲的体味 。
听觉交流:婴儿出生一周后,就对声音有强烈的需求,而且还能分辨出人声 。所以,别小看母婴之间毫无意义的“对话”,这种交流可使大脑正处于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并丰富其情感体验 。
视觉交流:婴儿出生一个月,可见距离一般不超过40厘米,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但对人脸却具有天生的识别能力 。母亲在哺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婴儿常常边吃奶边用眼睛直视自己,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 。所以母亲应经常对婴儿微笑,与婴儿对视,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
触觉交流:母婴之间的触觉交流,最直接体现为母亲授乳 。授乳不单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更为其最初触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婴儿最敏感的部位是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在妈妈温暖的乳房边,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对其智力发育可起到催化作用 。此外,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
- 妈咪怎样恰当表扬宝贝
- “不需扬鞭自奋蹄”的奥秘
- 近300亿资金撤退!北上资金9月罕见巨幅净卖出 A股提前“过节”?
- 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赵武灵王雄才大略,却得到了“灵”这个恶谥?
- 游资情报:“赵老哥”封板次新牛股遭砸盘 5机构席位出货唯一20%跌停股!
- 赚钱难、龙头陨落 最惨新股又现!冰点何时“解冻”?
- A类上市公司再融资快速通道27号启用!3年内有违规“污点”将无缘快速审核
- 人们常说“男戴观音,女戴佛”,为何是男戴观音?为何是女戴佛?
- 上交所:对于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的“蹭热点”行为 将露头就打
- 改变“窝里横” 胆怯变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