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商培养的四个步骤

步骤一父母健康的教养方式与示范作用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环境 , 亲子关系是孩子建立的第一个人际关系 。孩子对待自己的情绪和环境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 , 家庭内部的氛围对孩子情商的发展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
比如我们上面讲到影响情商的要素中的敏感程度 。人对痛苦的敏感程度不同 , 跟早期的童年生活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态度有直接关系 。早年困苦的孩子相对于家境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忍受物质的困乏和身体的劳累 , 农村的孩子往往比城市的孩子更努力 。但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要求对孩子也起到极大程度的左右 , 许多贫困家庭的父母有明显的补偿心理 , 总是企图委屈自己而尽可能多地满足孩子 , 让孩子能够获得与同龄人同样的物质享受 。这些父母们克己为人、委曲求全 , 但是他们这种努力却往往让孩子产生错觉 , 孩子容易习以为常 , 认为这是应该的 , 丝毫看不到父母的辛酸 , 相反会抱怨父母不能给他们更好的条件 。这种孩子习惯于索取而不是创造的心理连同他们的虚荣心、攀比心理 , 一同成为这个孩子未来生活的负担和障碍 。一个既不愿意艰苦奋斗又十分虚荣的人 , 他的生活不脱轨就算不错了 。我们偶尔能看到身边有不少为孩子能买一双名牌鞋而省吃俭用的父母 , 他们往往只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多么不懂事 , 却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孩子将来生活的隐患 。
相反 , 并非所有的富家子弟都是娇弱不堪 , 那些明智的父母知道如何消解孩子的优越感 , 并且鼓励孩子去经受锻炼 。这些孩子往往很有前途 , 一方面因为家境的优越会给他们更高的自尊水平 , 从而形成他们较高的自我期许;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崇尚个人奋斗而非坐享其成 , 所以他们往往能成为社会的精英 , 像洛克菲勒家族、李嘉诚家族、董建华家族都是这种情况 。
孩子对痛苦的反应与早年父母安慰孩子的方式直接相关 。因为孩子最初没有是非观 , 他是通过别人安慰他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 。比如一个两岁的孩子跌倒了 , 头撞在床上 , 号啕大哭 。这个时候母亲走过去 , 母亲的不同态度将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
母亲甲:慌慌张张地跑过去 , 内心的焦虑溢于言表 , 然后问孩子:没事吧 , 该死的床 , 绊倒了宝宝 , 打他打他 , 一边说着 , 一边用手拍打床 。
母亲乙:稍微停顿一下 , 然后平静地走过去 , 对孩子说:让我看看 。一看孩子头上起了一个包 。内心很心疼但是对孩子说:没事的 , 过一会就好了 , 以后走路要小心哟 。
母亲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 她的慌张和脸上的痛苦会让孩子感觉真的不得了 , 她本想通过对床的责怪来安慰孩子 , 可是这样的做法影响了孩子责任心的建立 。因为她让孩子感觉责任不在自己身上 , 而是那个该死的床摆得不是地方 。母亲甲的做法会让孩子夸大痛苦 , 而且推卸责任 。
相反 , 母亲乙的做法既能让孩子感到了母亲的关心 , 又让孩子从中吸取了教训 。更重要的是 , 她让孩子感到摔一跤、撞一次头没什么大不了 , 当孩子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 , 他不会认为自己的痛苦让人忍受不了 。从而降低了孩子对痛苦的敏感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