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知道刘备不该发动夷陵之战,他为何不劝阻,有何难言之隐

夷陵之战是刘备和孙权之间的一次关键的战役,它也被列入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一 。在这次战役中,刘备被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东吴将领陆逊所败 。这一次战役,蜀汉和东吴两败俱伤 。那么,当时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难道没有看到这场战役的危害吗?他为什么不去劝谏刘备呢?

诸葛亮明知道刘备不该发动夷陵之战,他为何不劝阻,有何难言之隐

文章插图
一、刘备和孙权战争的起源 。
在江陵之战时,东吴撕毁了和蜀汉的盟约,偷袭占领了蜀国所管辖的荆州 。在这次战役中,吕蒙采取了装病麻痹关羽,白衣渡江偷袭对手,优待敌军家属瓦解军心,层层设伏穷追猛打的种种手段,全歼了关羽的大军,并擒杀了关羽 。这使得东吴和蜀汉结下了深仇,不是用外交辞令可以化解的 。

在孙权擒杀关羽前后,也预料到可能会和刘备兵戎相见 。他为此在外交上做了准备,结好曹魏,一方面借助曹魏的力量,一方面希望能够将祸水引向曹魏 。在袭取荆州前,孙权就偷偷向曹操投降,并结下姻亲 。在袭取荆州的时候,孙权先向曹操写信,打着为曹操效力的名义要求讨伐关羽 。在擒杀关羽之后,孙权又将关羽的首级送往曹操那里报捷,对外显示是受了曹操的指使杀了关羽 。最后,孙权向曹操写信,推举曹操称帝,想要让刘备去讨伐篡汉的曹操 。
诸葛亮明知道刘备不该发动夷陵之战,他为何不劝阻,有何难言之隐

文章插图
但是,老奸巨猾的曹操并没有上孙权的当 。他对孙权和刘备之间始终抱着坐山观虎斗的态度 。孙权写密信要袭取荆州,还请曹操不要泄露机密,曹操则将密信一式两份,一封射进樊城曹仁的军中,一封则射进关羽的军营 。在关羽得知孙权袭取荆州赶忙撤军时候,曹操下令前线的曹军不得追杀关羽 。在得到孙权献来的关羽首级时,曹操用诸侯之礼厚葬之 。至于最后,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则根本就置之不理 。这使得孙权嫁祸之计不成,下一步蜀汉的战争矛头指向何方,就要看刘备的选择了 。
刘备在丢失荆州后,也在进行着报仇的准备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件,耽搁了刘备的行动 。曹操在不久后便病死了,接下来曹丕便篡汉建立了曹魏政权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继续汉统,打起兴汉安刘的旗帜,刘备也随之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 。这样一来二去,等到刘备准备对外用兵的时候,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了 。
诸葛亮明知道刘备不该发动夷陵之战,他为何不劝阻,有何难言之隐

文章插图
二、刘备选择战争对象的理由 。
本来在荆州丢失的时候,刘备报仇的对象就只有孙权一家 。可是,当刘备称帝后,他面对的敌人变成了两家 。孙权是背信弃义的夺取荆州,杀死了自己最得力的大将关羽,而曹丕则是篡汉建立了曹魏 。这两家敌人应该选择哪一家,就成为了刘备面临的问题 。
如果从当时刘备的军事准备来说,攻打曹丕是比较容易的 。这是因为在夺取汉中后,刘备就已经开始了北伐秦川的准备 。他派魏延防守汉中,而将张飞和马超都驻扎在北部方向上 。他封马超为凉州牧,委任他夺取凉州的重任 。在后方的建设上,刘备征发大批民夫,从成都到白水关,修筑四百多处馆所驿站,为北伐做准备 。
诸葛亮明知道刘备不该发动夷陵之战,他为何不劝阻,有何难言之隐

文章插图
因此,在军事部署上,刘备已经做好了准备 。同时,刘备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如今曹丕篡汉,君父之仇,不共戴天 。讨伐曹丕,出师有名 。而且在出兵的过程中,由于曹丕刚刚篡汉,刘备还可以得到心怀汉室的百姓拥护 。如果曹丕的统治稳定下来,一切就未可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