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都有什么特征

北宋钧窑的工匠,在唐代花釉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在釉内加入微量铜元素,用还原气氛创造了高温窑变铜红釉 。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永宣二朝烧制的高温红釉“宝石红”釉器创造了基础 。正如“中国陶瓷史”所述:“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地烧造成功铜红釉,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

钧窑都有什么特征

文章插图
【钧窑都有什么特征】钧窑瓷器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最特殊的青瓷,它的前身,显然是唐鲁山窑花釉瓷器,钧窑窑变的特殊 性,除了在于强还原焰下呈现的铜从2价还原到0价而出现的姹紫嫣红外,特殊的釉面结构也影响到它的显色,一般来说,钧窑的釉区别于其他窑口青瓷的最 大之处,是它的釉结晶结构,呈现一定的纤维状,如果你用放大镜观察钧窑瓷器的釉面,不难发现,这种纤维状结构主要是显色部分,而纤维状结晶和玻璃状均质结晶(就是不显色部分)之间,有很大的气泡,这些气泡有不少突破釉面,造成钧窑瓷器釉面呈现橘皮棕眼状,这显然有助于光在釉面的散射,使得钧窑窑变颜色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一般是加入石灰碱的缘故,所以说,钧窑窑变的呈色,铜的还原反应是直接原因,而石灰碱入釉则是间接原因
像禹州钧瓷等,许多美不胜收的颜色釉瓷器,其基础色都是用铁或者是铜做着色剂的 。如青瓷、白瓷、黑瓷的着色剂都是氧化铁,而氧化铁的含量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色泽 。青瓷釉中氧化铁的含量为3%以下,黑瓷釉中氧化铁的含量为8%左右,而白瓷釉中氧化铁的含量则为0.63%以下 。
钧窑都有什么特征

文章插图
中国宋代北方五大名窑之一 。瓷窑遗址在河南禹县境内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发现窑址 100余处 。其中钧台八卦洞窑烧造的瓷器,工精质高,最有代表性 。禹县钧窑烧瓷始于唐,北宋晚期窑业鼎盛,金元时延续烧造,且对河南、河北、山西一带窑业产生影响,形成一个烧制钧釉产品的钧窑系 。
至于内蒙古的清水河窑址和呼和浩特市的白塔村出土元代钧瓷香炉,钧瓷镂孔高座双耳瓶,不仅造型优美,制作工整,窑变美妙,釉色明净,而且香炉印有“己酉年九月十五日自造香炉一个”的铭文,其烧造年代应系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这些铭文的钧瓷香炉,的确是不 可 多 得的艺术珍品 。也是钧窑断代的好资料 。
钧窑都有什么特征

文章插图
钧瓷工匠还利用含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各种原料,进行多次分层施釉的方法,使产品形成绚丽多彩、自然生动的窑变流纹 。陶瓷研究者用仪器观察宋代钧瓷标本,发现钧釉结构异常复杂,大体上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第 一层和第 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相同,蓝色层的上界呈变化幅度很大的波浪状,釉面下有许多气泡;第三层是紫红二色相互交错的不连续层;第四层即表面层,是整齐均匀淡蓝色的铜氧化层 。这种釉层结构,对各种光波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选择性反射能力,使釉层含蕴晶莹,优美动人 。
钧窑器物多为鼎、沪、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 。产品贵在窑变画,画为天然非人力所绘,有“钧瓷无 双”之说,元代起南方即有仿钧器皿,明、清仿钧釉有宜兴窑(宜钧)、石湾窑(广钧)、景德镇窑(炉钧) 。宜钧为陶胎,胎有紫色与白色两种 。广钧亦为陶胎,胎色暗灰,厚釉垂流,釉下有一层铁锈色底釉,故釉面颜色较深且有兔毛纹状 。炉钧是景德镇在清雍正年间仿钧窑烧的一种低温釉,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在低温炉中第 二次烧成,故称炉钧;胎色洁白,釉较薄,光泽性强,缺乏宋钧高温那种厚重奔放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