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难得一见!

磁州窑器型豪放质朴,线条自然 。宋金时代主要流行碟、盘、碗、罐、盒、壶、瓶、炉以及盏托、水注和各种雕件式样也较丰富,如枕有腰圆、叶型、如意和孩儿枕之分,瓶有长颈花口、葫芦形和小口半肩之分,盘有圆足和高足之分,罐有瓜冷和圆腹之分 。至元代,风格变化很大,逐渐向白底黑花过渡,开始流行硕大、浑圆、厚重的器皿 。如大盘、大罐、梅瓶、长方枕、和老虎枕等,纹样一云龙、云凤、云雁等为主,也有墨书诗句,流行“张家造”、“古相张家造”等作坊戳印记 。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难得一见!】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难得一见!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 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 。
色调一釉下黑彩基本上为纯黑色,而釉上黑彩因无面釉保护,在烧成后期易受二次氧化,故其色调呈棕黑色,彩薄处更加明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难得一见!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到2019上半年中拍出的磁州窑瓷器席卷并刷新了磁州窑拍卖前十排行榜,2018年以千万价格成 交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鱼藻纹小口瓶一举跃居榜单第 二,近年来,磁州窑也迎来了春天 。期间在拍卖场上脱颖而出的磁州窑瓷器,釉色多为白地黑彩,此外还有白地褐彩、珍珠地、绿釉剔花等;器形多见瓶类,尤以梅瓶为多,还有碗、钵 。
磁州窑器一般都入过土,器物上应有被腐蚀的痕迹露出 。釉面常见有细小开片出现,开片纹内可见土侵和腐蚀之痕 。这种痕迹很自然,与用酸泡出的迥然不同 。现代仿品也常故意制造这种腐蚀痕迹,但常会露出人工作伪的痕迹 。仿品其器物釉面的光泽是死板的,或犹如油漆过一般,毫无灵气可言 。腐蚀之痕常在刻花纹和转折之处出现 。真品土侵由纹路侵入,常达于彩面,造成有一种白色云雾状物质覆盖其上,这种覆盖有多有少,无规律可循 。由于是出土之物,露胎处点上一些热水,可嗅到土气 。真品露胎处放大镜下看有一种似玉质的肥膩感,伪品则显干枯 。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难得一见!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中国磁州窑制瓷技艺对日本的传播,一方面是直接由中国大陆直接传播过去;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朝鲜传去的 。朝鲜历史上亦称高丽、李朝等,朝鲜陶瓷的许多生产技术先是学习磁州窑,后来实现了自创与进入独立自主的发展阶段 。在日本《陶瓷大系-30卷〈三岛〉》一书中,介绍了古代朝鲜有一种“三岛手”系列陶瓷作品 。其技术实际上也来自宋代磁州窑 。首先是“三岛手”,其白化妆技法学自磁州窑 。三岛技法还包括了白化妆技法、白地刻花、白地剔花、毛刷白化妆土技法等多种类型 。有的则有更细分类,被称为“雕三岛” 。因此,磁州窑制瓷技法通过“三岛手”陶瓷生产技术对日本的许多民窑生产技术发生过重要影响 。在磁州窑技法的影响下,日本陶瓷界制作出许多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 。
文字是磁州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宋、金、元时期磁州窑装饰的又一主要特征 。陶瓷装饰上书体多为行草,大多字体道劲,结构严谨,运笔有力,很显然这些绘工是有相当功力的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