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富二代的“穷养”教育

钱不是最重要的,即便你再有钱也不能因此享受到特殊待遇 。这是美国富二代们接受的“穷养”教育核心 。
当下中国人正就富二代的教育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许多人都提出向欧美学习 。那些已经经历过暴发户炫富阶段的富裕家庭又是如何教育富二代甚至富三代的?
我认识一个美国的富豪家庭:先生是德国人,太太是浙江湖州人,两个家族都是做旅行用品生意的,生意遍布全美洲;除此之外,夫妻俩还投资房地产,家产以亿计算 。但在父母心目中,家里最珍贵的财产却是四个孩子 。
【美国富二代的“穷养”教育】大女儿26岁,二女儿24岁,三女儿21岁,老幺儿子15岁 。自三个女儿先后降临人世,父母便时常就如何避免财富给孩子带来优越感的事进行商讨,最后决定采取中产家庭的教育方式:刻意回避财富,让他们过普通家庭的生活,穷养之 。
穷养自有穷养的乐趣 。他们家有一个老习惯,经常整理并清洗不再穿的旧衣服,修理和清洗不再玩的旧玩具,然后捐给教会或是慈善机构,给那些有需要的贫困家庭 。这件事一直很受孩子们的喜欢,每当整理旧物送去教堂的时候,四个孩子都争着做这件事情——越是小事,越容易激发他们行善的热情 。
行善之外,节俭是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姐妹三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密切关注附近商铺的打折信息,和朋友们一起在苹果店门前彻夜排队等待抢购特价新款手机;半夜去曼哈顿或者纽约上城的伍德卜瑞抢购佳节限时销售的特价商品,或者索取免费限量精品 。
在中国人看来这压根不叫节约,是抠门,就算是一般的家庭也不差这点钱 。但做母亲的却对这些事情津津乐道:这太超值了!排上10个小时左右的队,第二天凌晨没准儿得到一份价值上千元的商品,至少可以节省一两百块钱!
节俭的精神还体现在许多地方 。当年老二要到外州上大学,临走时和父母商量:我想带一只小冰箱和很多衣物,可不可以不坐长途车?但她同时也知道父母肯定不会亲自开车送她,也不会派专职司机为自己跑上几百公里,于是提出另一个建议:我和几个同学拼一个车去,出点油费钱 。
提议迅速被获批准:油费老二自己出 。
老二的油钱来自于平时打工兼职攒下的私房钱 。三个女儿都有在餐馆、咖啡店和商店里兼职打工的经历,但没有一个愿意在自家公司做事,“不管你做得好不好,别人都不会对你给予肯定,因为在他们眼里你是老板的女儿,身份不一样 。”但老二老三有时候会回公司帮忙,领取和普通员工一样的报酬,“这和在别处打工是一样的 。”
一次老三要出去玩,向母亲申请兑换10美元零钱 。老妈接过女儿的10美元,然后找出10张1美元的零钞递过去 。她的朋友忍不住了:“太离谱了,你再给她10块钱零钱不就完了吗?一家人这么见外 。”母女俩的解释非常干脆:
两回事!母亲说 。
谢谢,阿姨,我不需要了 。女儿说 。
在父母刻意的“穷养”教育下,三姐妹形成了共同的观念:兼差打工,是为了锻炼自己、贴补零花;当义工是为了学会服务社区,接触社会;找工作首先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才是赚钱 。
把钱看得不是那么重要,这是好事,但有时也难免有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发生 。去年中国5·12地震时,夫妇俩带着儿子参加社区捐款 。有人介绍说,在中国建一所希望小学需要20万元人民币 。
来源:雅虎育儿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