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国家货币 战国货币图片大全


春秋战国时代国家货币 战国货币图片大全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冶铜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为后来的金属铸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春秋晚期到战国,在中国广大的地区,并存有布币、刀币、圜钱和铜仿贝四大货币体系 。这一段历史至秦始皇统一货币,历经约三百余年 。流行于魏、晋、韩、赵、燕(部分)等中原广大地区,地望在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全部,陕西省大部,山西省中北部等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的地区 。布币的形状源于生产农具中的铁铲,古代称这种铁铲叫镈 。镈与布读音相近,加上后人认为钱这种东西无脚走天下,到处流布,所以就专叫布币了 。存在决定意识,因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货币的形态也取像于农具了 。


布币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是空首布,即“铲”的头部是中空的,仍然可以纳柄,就象现代的铁锹可以插入木柄一样 。晚期的布币已经没有中空的首,变成扁平,称平首布 。外形也小了许多,平首布使用起来比空首布就方便多了,也节省了资源 。这是历史的进步 。
春秋战国时代国家货币 战国货币图片大全

文章插图
各地区的空首布、平首布大小形制不尽相同 。空首布有大中小数种,从布币的肩来分,有平肩的,也有斜肩的,还有耸肩的 。从布币的足来分,有方足、圆足、尖足等数种 。有的无文字,有的有文字 。有文字的从单字到多字都有 。从计量单位上分,有以“朱”(铢)为计量单位的,有以“两”为计量单位的,有以“釿”为计量单位的 。有以“寽”为计量单位的 。如果单看形状,还有的平首布币既不像圆足布,也不像尖足布和方足布 。钱币界称其为异形布 。


战国晚期楚国还铸行一种大布,布上文字为“殊布当釿” 。体形大,钱币界称为楚大布 。同时其还有一种小形的,面文“四布”,背文“当釿” 。应是大布的辅币,均十分少见 。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孔布”,旧称“三窍布” 。铸于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 。形同圆首、圆肩、圆足、圆裆;独具的特征是:布首及两足各有一只圆孔,故称“三孔布” 。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和纪值文字 。分大、小二型,各布均以“两”、“朱”计重 。大布通长5 。5厘米,重8克上校,背文“十二朱”即半两 。大小布值恰好为2:1 。世传三孔布面文有:上尃、下尃、上苑(艾)、安阳、南行唐(鱼阳)、上?、下?阳、平台、?与、北九门、文雁乡、相、阿、妒邑等;1983年山西朔县又出土一枚仅见的“宋子”,计约15种左右 。三孔布考证有三种观点:1 。三孔布以朱两计重系秦制,当为秦铸;2 。形制雷同赵圆足布,出土均在赵故地,是为赵币;3 。战国末年秦占赵后赵地所铸货币 。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传世及出土数量极微,迄今国内仅藏数十枚,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 。


各种布币可谓“百花齐放”,这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前的普遍现象 。刀币流行于齐国大部(山东半岛)和燕、赵的小部分地区 。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 。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 。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 。齐国地处海滨,得渔盐之利,经济更为发达 。刀具是渔猎之家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于是,刀这种形态的工具成为齐国货币——刀币的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