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有无超能力?( 三 )


家里人都很兴奋,认为家里出了个神童,什么都不让他做:“你好好学习就行了,这些有我们呢 。”张满意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了,加上他的聪明劲儿,更是远远地把同学们都抛到了身后 。
高中期间,张满意先后参加了全国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奇迹般地为学校拿回了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 。1995年,张满意14岁,他被国家教委确立为发展基础数学理论国家理科基地的南开大学“数学基地班”免试录取 。
然而,在人们还来不及羡慕时,张满意却因上大学后失去了家人的监督,非常贪玩,学习成绩不及格而被劝退,转年,他又以宁安市第一的成绩再次考回南开大学 。然而,2002年10月23日,他再次让人们震惊,原因是他再次被南开劝退!
2002年末,张满意南下做了打工仔 。一个对考入名牌大学轻而易举的“神童”,为什么难以完成学业呢?张建铎认为,张满意被劝退是因为他控制不住自己,总是由着自己的兴趣去玩,进而导致产生了厌学情绪 。
总结张满意的成长经历和两次退学,我们不难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这些误区对于孩子成功与否是致命的,无论他是不是一个超常儿童 。


培养超常儿童的家教误区
错过的时机
家长没有发现,或已经发现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超常之处,错过了孩子学习、锻炼各方面能力的敏感时期,令孩子超乎于常人的能力被埋没,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平常的人 。
太大的压力
家长已经发现并意识到了孩子的超常之处,正因为如此,为孩子设立极高的目标,孩子做到了,就设立更高的目标,做不到,就认为他没有尽力,使孩子在这种压力下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就此自暴自弃 。
单一的培养
家长确定了孩子的超常之处,同时设立了培养计划,却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例如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制力、体育等素质的培养,认为天才什么都是完美的,犯了错也可以原谅,使发展无法均衡,最终造成孩子的失败 。
无限的夸大
有些家长属情绪型家长,孩子取得了成绩,就认为孩子是天才,无所不能,有了错误或失误,就认为孩子永远无法成功 。这种褒奖与贬低的夸大,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稳定,也会导致其失败 。
多情的“捧杀”
“伤仲永”的故事是较有特点的例子 。孩子无论是否超常,都需要正常的、按部就班的引导、培养和教育,如果在这个时候让他进入成人社会,作为教育的模板,或者接受媒体的轮流轰炸,成人尚且会心浮气燥,难以静心学习,何况孩子?所以,培养超常儿童,应该小心多情的“捧杀” 。
专家说话:
格赛尔,大脑发育速度非常快,6岁前大脑的大部分几乎都成熟了,以后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将永远不会再像学前教育阶段那样迅速发展了,我们永远不会再有这样一种机会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础了 。
卡尔?威特,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孩子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 。
爱尔维修,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 。
孩子观点,每个孩子都是超常儿童
曾经有篇报道采访过一位15岁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问他自己认为是否是个天才 。他说:“也许有人认为15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了不起,可实际上我并不是天才,我所做到的许多人都有能力做到,如果他们能像我一样幸运,受到正确的教育的话 。”
这句话说得非常中恳 。换言之,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是超常儿童 。关键是如何把孩子的超常部分发掘并发挥出来,而不至于孩子被埋没在云云平常众生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