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汝瓷——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汝窑之后,宋朝政 府又先后设置了朝廷具有绝 对垄断权的汴京官窑、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宋代官窑制度至此已发展成熟,而后来,汝窑的官窑部分也走向了衰落,又回归到了民窑 。

汝瓷——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文章插图
汝窑的“玛瑙入釉”,致釉汁的玻化程度及耐腐蚀性,皆有明显下降 。反过来则说明,缺乏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清代学者梁同书在其《古窑器考》一书中的记载:“汝窑,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屑玛瑙为釉,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 。汁水莹厚如“堆脂” 。
汝瓷极其昂贵,连汝瓷瓷片都价值不菲,而汝瓷的交易市场却迷雾重重 。那么藏家在收藏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甄别其真假呢?汝瓷网采访人员就给大家提几点常规的鉴别方法,希望藏者能在收藏中免受不应该的经济损失 。
汝瓷——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文章插图
严格的讲,汝窑能够烧造成功,必须严格控制窑室的温度,从我们有关研究部门对烧制温度的测定,判定汝窑烧造的胎釉的温度应该在1100度到1200左右 。只有这样的烧造温度,才能烧制出最 后的汝瓷 。如果烧造温度较高,可能产生玻璃光泽,甚至出现其他的色泽 。如果烧造温度较低,就会出现生烧现象,胎与釉结合不力,釉面光泽不够莹润 。控制窑室温度是烧窑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汝窑窑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火照 。
唐代,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 。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 。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 。“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 。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 。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 。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
汝瓷——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文章插图
宋朝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这个排序,不是乱来的 。本来,按窑场的出现次序,应该是定窑先行,但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言,则汝窑地位无出其右 。其遗址虽然到现在还没法完全肯定,但大致在河南(古称汝州)应无疑问,跟北宋首都汴京非常接近 。
汝瓷的釉层是非常薄的,一般的汝瓷釉层在0.2mm到0.3mm之间,而大件的汝瓷釉层也只有底部才能达到0.5mm,这个特征同样也是判断汝瓷的关键点之一,比较容易分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