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鉴定: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钧,即重量,北宋早期官窑钧瓷分量沉重 。中华瓷文化的传统风格就是外表朴实而内秀其中 。所谓“华夷光暗滋”的含蓄内敛,道出了宋瓷的本质特点 。五代柴窑瓷器发色的鲜美以及色调的神奇变化,是中国瓷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牌 。在柴窑瓷的光辉照耀下,宋,元瓷艺向着风格不同,但技艺精深非凡的道路上发展 。掀开了中国瓷艺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原创一直贯穿始终,原创是瓷艺生命的灵魂 。一个“隐”一个“显”,道出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内在本质 。从石器时代东方人便对玉石内蕴的无穷魅力深深吸引,拓展了东方人领悟自然奥秘宽度与厚度 。可是直到如今,西方人仍然认为只有闪闪发光的东西才有价值 。对自然环境的细微观察,并在瓷器上把它们表现出来,是钧瓷的核心技术所在 。这种表现艺术的高度让人惊叹,并一直是贯穿北宋和南宋宫廷制瓷的主流技术 。瓷器纹理从北宋的“隐”到南宋的“显”,以至官窑,哥窑纹理的表面形式对元代瓷艺产生了直接影响 。

钧窑鉴定: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文章插图
据专家分析,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美金、股票和房地产都进入了不稳定期,欧美一些国家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 。而在瓷器方面,一些欧美的收藏家也把目光从明清瓷器转向了老窑瓷器,而钧窑瓷也正是许多收藏家追逐的重 点 。因此,钧窑瓷还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 。
宋元时期的文献对于钧窑无明确记载 。明代《格古要论》及《格古要论增补版》也没有提到钧窑这个名称 。目前,学界认为关于钧窑最早的记录是《宣德鼎彝谱》中所录宣德三年(1428年)圣谕:“并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开冶鼓铸 。”然而之后,在诸卷详释所选鼎彝名称时,并不见仿钧窑款式的 。而《宣德鼎彝谱》中并未明确指出钧窑的时代为宋代,只是说内府藏有钧瓷 。明后期的文献多将钧窑列为古窑或名窑,而明后期所指的古窑包含了从宋到元的不少窑口,表明当时人们对钧瓷年代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明代中期以后对钧窑的描述逐渐具体化 。清朝前期的文献开始明确将钧窑记为宋窑 。
钧窑鉴定: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文章插图
【钧窑鉴定: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钧窑的烧制和其他几个窑种也有区别 。钧瓷分两次烧成,第 一次是素烧,烧出来后施釉彩,再烧 。钧瓷釉层较厚,在烧制过程中,釉质流淌填补裂纹,出窑后便形成了流动状釉痕 。在钧窑表面能看到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即“蚯蚓走泥纹”,这是判断钧窑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是五大名窑中风格最为突出的 。
目前,关于宋代钧瓷与元代钧瓷的区别,一般在延续传统说法,没有什么进展 。如〈〈饮流斋说瓷〉〉在论述元钧与宋钧的区别时说“元代钧窑作天蓝色者与宋钧大致相同,然亦有别也 。元瓷之釉厚而垂,宋钧釉厚而匀;元瓷之紫成物形,宋钧之紫弥漫全体;元瓷之釉浓处或起条纹,浅处仍现水波纹,宋钧则浓淡深浅皆浑然一律” 。而实际上,由于烧造瓷器的年代有异,制瓷工艺有所不同,使用的制瓷原料也不一样,因此其质地和外观表征也会有很大区别 。
钧窑鉴定: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文章插图
钧窑花盆有长方、六方、菱花、葵花、海棠、仰钟式等 。尽管形式多样,但都实用美观 。菱花式花盆通体披挂的玫瑰紫色釉与盆体边棱部位呈现的茶黄 色相互映衬,犹如夕阳与晚霞辉映,给人以美的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