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股”仁东:国资“黄马褂”下 一场心照不宣的豪赌?

_原题为:“妖股”仁东:国资“黄马褂”下,一场心照不宣的豪赌?

“妖股”仁东:国资“黄马褂”下 一场心照不宣的豪赌?

文章插图
彼得·林奇曾说:“股市下跌就象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一样平常,如果你有准备,它并不能伤害你 。”
然而,仁东控股的投资者,显然并没有准备好,就遇到了比暴风雪更猛烈的股价崩塌 。
连续13个交易日跌停,股价下跌三分之二,市值蒸发超200亿,近30亿元融资盘无法卖出,投资者哀鸿遍野,“人均亏损一辆跑车” 。
12月9日,深交所发布《关于暂停“仁东控股”融资买入的公告》,至此,融资盘按下暂停键 。
股价闪崩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国资入驻一年“无所作为”,“分手”立即引发股价雪崩?
11月17日,仍在高歌猛进中的仁东控股发布公告称,原实际控制人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决定终止海科金集团(海科金集团,全称为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淀区国资委是其实控人)对仁东控股为期一年的协议托管,公司实际控制人重新变更为自然人霍东 。
正是这一纸公告的声响,引发了一场大雪崩 。
回顾一年短暂“婚史”,仁东控股在国资入主后,股价一年上涨超过惊人的300%,“比茅台还稳” 。但两方“联姻”后刚过第一个纪念日就分道扬镳,仁东控股失去了光鲜的国资身份,顿时一落千丈,变成“最强绞肉机” 。
国资身份、股东支持带来的差别有这么大吗?
统计学基础知识不断提醒,时间上的相关,不一定就是因果上的相关 。
一年前,仁东控股原控股股东仁东信息及其一致行动人与海科金集团签署股份委托管理协议,仁东信息将按托管年度向海科金支付托管费2000万元,同时海科金集团将以提供融资及增信等方式支持上市公司的业务经营、并购重组等,在托管期内提供资金支持原则上不超过50亿元 。
海淀国资入驻,投资者对此满怀信心,这并非没有道理 。
此前,海淀国资曾先后入股金一文化、三聚环保等,并通过综合授信提供担保、现金受让债权等方式,带来实打实的巨额资金支持 。如果海科金集团能够按照协议给仁东控股注入资金、整合资源,甚至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无疑将带来巨大价值 。
但故事走向却偏离了预期,看起来,海淀国资似乎对仁东控股并未花什么心思 。
在回复深交所要求说明与海淀国资托管到期后未续期的具体原因问询函时,仁东控股除了说些体面话:双方合作进度低于预期、受国企相关政策影响有关项目落地实施受到一定限制等等 。其也透露,截至2020年11月25日,公司累计向海科金集团借款余额仅为1.45亿元 。
而就连这区区1.45亿的委托贷款,也是有条件的——仁东控股将所持海科金集团股份全数质押给海科金的一家子公司作为担保 。
资金支持只是名义上的,股权转让更是无从谈起 。海科金把自己的口袋捂得紧紧的,几乎没出钱没出力,空手套来了一年2000万托管费 。
再看看仁东控股自身的经营表现 。2019年至今,仁东控股一直增收不增利 。2020年连续三个季度亏损,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192.30万元 。
官网显示,仁东控股主营业务涵盖第三方支付、商业保理、供应链管理、融资租赁、互联网小贷等五大板块 。作为一家以第三方支付为支柱性业务的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原因除了银行通道手续费、第三方服务费等营业成本增高外,业务合规成本也居高不下 。
两年内,仅子公司合利宝已四次收到人民银行的罚单,拖累经营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