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鉴定小窍门

汝窑瓷器的胎质十分的细腻,还因为在其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元素,使得瓷器迎光观赏时,会散发出微微的红光,这一特指也因此因为汝窑瓷器的基本特征之一 。

汝窑鉴定小窍门

文章插图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 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
汝窑瓷最奇异之处是随时间的光照变化而变化,在迎光亮照看时出现泛红的色,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有玛瑙粒和卵清一样的特征,有玛瑙的红色粒,足圈内墙外倒、 外墙外翻,支钉像芝麻状,泡像云母一样显微黄褐色光亮,泡非常亮,由于光照不能见到泡底 。所谓玛瑙粒,也许是化妆用的紫金土造成的褐色泡和颗粒 。因不知道 过去说的玛瑙粒是用多大倍数的放大镜看的 。
汝窑鉴定小窍门

文章插图
汝窑的出现,在北宋晚期,宋徽宗的时代 。政治史上,那是一个不知所谓的混乱时代,艺术史上,却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巅 峰 。赵佶作为朝廷上的皇帝,或许不合格,但作为艺术家之中的皇帝,却当之无愧 。凭着绝逸群伦的天才和生命力,他不但自身的创作成就高超,而且独具慧眼,赏识了无数卓尔不凡的艺术家 。如果他不是搞垮了国家,后世的名声大概不致太差 。而汝窑的出现,正是他的文化大业下的一道手笔 。
【汝窑鉴定小窍门】宋代汝窑瓷器留存于世的完整器,绝非一些专家机械认定的那六七十件 。理由在于:宋代官汝瓷器的烧制,尽管按保守的说法仅有二十年,但仔细推论一下,其二十年的产量也会是相当可观的 。我们可以拿汝窑与钧窑作个对比评论,宋室南迁后如果供御的汝窑停烧,那么供御的钧窑同样也会停烧 。既然现在宋代钧窑瓷器存留下来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那么宋代汝窑瓷器远远超过专家们认定的那六七十件则完全是有可能的 。还有一点,宋代官汝瓷器的烧造,是因为当时“定器有芒,不堪用”才改选汝州青瓷的 。这也就是说,那时定窑没有宫廷专门出资兴建的官窑,宫廷用瓷是从民窑精品中挑选出来的,或者选择工艺高超的一些民窑定烧的 。
汝窑鉴定小窍门

文章插图
汝窑的统计不是非常精确,因为有个别汝窑在私人手里,未必能统计到,目前有一个统计比较可靠,说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 。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汝窑绝大部分都在世 界 级博物馆里,可能供你收藏的机会微乎其微,说起来,这都是稀世之珍了 。今天要想看到汝窑,到哪儿去看呢?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都有汝窑的收藏和陈列,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
描述汝窑器釉下气泡常用“寥若晨星”,其含义是气泡很少,像晨曦天空的星星一样,很少见到 。这个比喻我很赞同 。实际上气泡多少与胎中水分和窑炉升温速度有关 。因为烧制汝贡瓷有严格的规矩,所以釉下气泡总体偏少,绝不像新汝瓷那样满眼气泡,又大又亮,气泡下面还有像台风图那样的旋转云涡 。有些宋汝器用30倍放大镜看不到气泡,其实气泡与未融化的玛瑙颗粒混在一起,仔细看还是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