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五 )


除了奕詝和奕訢,道光帝的其他儿子怎么样了?

道光帝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文章插图
先说说祥妃钮祜禄氏的皇五子奕誴,
道光帝儿子多了后,腰杆硬了不少,还将皇五子过继给了惇亲王绵恺——太后的亲生儿子 。
太后钮祜禄氏共有两个亲生儿子,大儿子的叫绵恺,小儿子的叫绵忻,
绵忻死于道光八年,
绵恺则是个超级不省心的人,屡屡闯祸不说,还对太监有特殊癖好,被道光帝修理一通后,屡教不改还强占别人的丈夫,各种折腾后,
他在道光十八年去世了,由于以上原因,他仅有一个儿子,还死在了他前头,
道光帝为了感恩太后,就将皇五子过继到了惇亲王名下,以免他的爵位后继无人 。
这也意味着皇五子失去了皇位竞争资格 。
皇七子奕譞,光绪帝生父,生于道光二十年,道光帝写下传位诏书放入鐍匣是在道光二十六年,
当时奕譞年龄尚小,前面有两位成年皇子的情况下,皇七子不在道光帝的考虑范围 。
皇八子奕詥,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原因同上 。
皇九子奕譓,生于道光二十五年,原因同上 。
因此,
没有任何悬念,皇位继承人只会在皇四子奕詝和就是皇六子奕訢中间诞生,
道光帝没有多余的选项 。
那么,为什么平庸的奕詝,而不是出众的奕訢?
差就差在,皇六子奕訢的背后缺乏一个懂得揣摩道光帝心思的人,
恰恰皇四子奕詝的背后就站着这么一个人——杜受田 。
“幕后高人”杜受田
道光帝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文章插图
说实在的,道光皇帝的识人眼光真不是一般的差 。
削减后宫吃穿用度,包括脂粉钱,精打细算过日子,衣服破了补,补了再破就再补补,
甚至道光帝还把内务府囤积的衣料摆饰赐给朝臣,并让他们回谢银两,
从这方面来说,道光帝真的很会过日子,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
这要是寻常百姓家,节省几年奔上小康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可他是皇帝,问题并不出在他该不该节俭上,而是他用“是否节俭”来衡量大臣的能力品德,
这不就坏事了么 。
穆彰阿这个奸臣,就把自己打造成皇帝的知音类型,穿着破旧打补丁的朝服上朝,果然获得了道光帝的青睐,
有了这么个“捷径”,朝臣有样学样,很快城里旧衣服的售价都比新衣服还贵,供不应求了甚至故意弄破新衣服,在上面打个补丁,
这一切都是为了迎合道光帝“以身作则,勤俭节约”的风气,
可以说,道光帝一朝,朝堂仿佛“丐帮大会”:
台下是穿着补丁朝服的大臣,台上则是一件龙袍上补丁摞补丁的皇帝…….
偶尔还会穿插讨论哪能买到便宜货…….
可这些大臣,背着皇帝依然过着山珍海味的生活,
蒙在鼓里的皇帝,久居深宫,哪知此情此景不过都是为了“博君一笑”而已 。
道光帝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文章插图
不过这里面确实有一名皇帝的“知己”——曹振镛,
吝啬程度不亚于道光帝,
曹振镛不仅亲自拎上菜篮子和秤杆去买菜,还能站在那与小贩讨价还价磨半天嘴皮子,
道光帝认定这么节俭的人,一定是个栋梁之材,不但提拔他当了重臣,还经常召他进宫讨论怎么节省吃穿用度的开销,
当道光帝看见曹振镛裤膝上打了个补掌,立即问道:“你打这个掌要费多少银子?”
当得知只需银三钱,道光帝还很“羡慕”地说:“汝外间作物大便宜,吾内府乃须银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