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气血衰枯的道光帝自知大限已至,遂招来宗人府、军机处、内务府的十来名大臣,
当着他们的面,打开了盛放传位诏书的鐍匣,将皇位传给了皇四子奕詝(咸丰帝),
但不同寻常的是,
道光帝的鐍匣里竟然还有另外一份诏书:“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 。
【道光帝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安排完这最后一件大事后,就在当天中午,道光帝在圆明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个极度节俭又努力,却把一切都越治越糟的皇帝,
就这样走完了他矛盾的一生 。
道光帝“一匣双诏”的方式,似乎在向世人诉说,他在这奕詝和奕訢两个儿子之间做了多么艰难的选择,
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宝座究竟归谁而伤神费心,
就继承资格来说,奕詝和奕訢的条件各有高低:
奕詝,皇后嫡子,这是他生来就具有的优势,但他自身情况却差了很多,
不仅文不成武不就,还因为一场意外摔成了瘸子;
奕訢,皇贵妃之子,虽说名份上比奕詝低,
可他才干出众,无论文武,样样都拿得出手,且道光帝很喜爱这个儿子 。
大清皇帝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并不是遵循“嫡长制”,奕詝的嫡子身份并不是道光帝考虑的因素,
道光帝将这一份册封亲王的诏书与册封太子的诏书放在一处,可见在他临终前也迟疑过,
但他为何还是选择了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我们不妨从道光帝的后宫中说起 。
“元配”钮祜禄氏

道光帝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文章插图
道光帝旻宁(原名绵宁)继位的时候,已经38岁了,早已娶妻了 。
就在嘉庆元年,15岁的绵宁娶了祖父乾隆亲自为他指婚的,户部尚书钮祜禄布颜达赉的女儿,
微妙的是,绵宁的婚礼是在撷芳殿举行的,且乾隆让他婚后在此居住,
明朝时期这一带为东宫太子所居,可见乾隆的用意已昭然若揭了 。
这位钮祜禄氏(后被追封为孝穆皇后)嫁人前有着怎样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
在这样一个显赫姓氏的家庭中长大,锦衣玉食是少不了的,
但她嫁给绵宁后,小日子过得却要比在娘家的时候清苦得多 。
道光帝是出了名的节俭,在历代皇帝中算是首屈一指的,平日里不但很少吃肉,甚至谴派太监出宫买回来烧饼,就着茶水啃啃就算是一餐了 。
可想而知,身为妻子的钮祜禄氏自然也要“夫唱妇随”,开始与烧饼打交道 。
或许是常年营养不良,两人的婚姻前后长达十二年之久,钮祜禄竟从来没有怀上过身孕,
钮祜禄氏不但没有生育,甚至连绵宁当上亲王的日子都没赶上,
就在嘉庆十三年,也就是她27岁那一年,香消玉殒了 。
由于当时绵宁只是一名皇子,钮祜禄氏被安葬于王佐村,直到十二年后绵宁继承皇位,才将她改葬 。
按照惯例,新皇登基后头等大事就是修建自己的陵墓,即使绵宁再“抠门”,这件事也拖不得,
因此绵宁继位后,立即着手组建了一个班子去东陵挑选万年吉地,
最终选定了宝华峪的一块“吉壤”,
帝陵的修建花了六年时光,于道光七年竣工,
建成当月,道光帝便下令将钮祜禄氏改葬到自己的帝陵,
主持迁葬仪式的,是当时道光帝唯一的儿子——庶长子奕纬 。
奕纬出生于嘉庆十三年,生母为侧福晋辉发那拉氏(后获封和妃),此时钮祜禄氏去世已三个多月,
这对母子一直不受绵宁待见,辉发那拉氏出身低微,原本只是一名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