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否需要带幼儿做智力测验


父母是否需要带幼儿做智力测验

文章插图
幼儿接受智力测验,跟大人找相命师算命一样,如果算出“好命”固然高兴,万一算出“天生歹命”,受得了吗?会不会变得消极而懒得努力?会不会自暴自弃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为此,很多成年人没有“勇气”找人算命 。
同样的,万一测出宝宝的智力不够高,会不会造成父母的失望,而影响了对孩子的爱和教养态度?如果测出来的结果令人兴奋、满意,那也不一定是福,因为父母太高兴,有时会失去理智,变得溺爱或偏爱这宝贝孩子,造成与其他子女间的不平衡 。如果到处向人夸耀呢?不是害孩子变得自负骄傲,就是害孩子紧张,因为先天智力比别人高,表现也得比别人好,这份压力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甚至会把孩子压“坏”、压“扁”呢!
当然,如果是对自己的“理智”有把握的父母,智力测验对于认清孩子的能力、性格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能够及早给孩子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 。教育中才和天才,各有不同的方法,不过那是教育的内行人才办得到的 。
我倒认为没有必要太早给孩子做智力的定位 。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项智力测验是绝对可靠的 。本来“潜能”是极抽象,而且变动性也很大的东西,怎能用具体的数字标出来?智商的数字,只能供人参考,而不是可以拿来评价一个人的 。
【父母是否需要带幼儿做智力测验】不管先天智力如何,尽全力给幼儿做有效的启发和诱导才是最要紧的 。因为近代的研究已经确认,一个人的人格和生活习惯,大致在幼儿期形成,而智力方面如果能适当地加以启发或训练,也能大为提高 。因此,在这段期间,父母如果能积极提供正确的学前教育,相信能培养出一个乐观、进取的健康孩子 。这样的孩子上了学以后,自然懂得合群,不畏竞争又乐于学习,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
不过,人格的形成和智力的提高,并不像“立竿见影”那般显然易见,而是要在生活中慢慢教化,点点滴滴累积塑造才能见出效果 。
那么,如何在生活中教育呢?首先,要做个爱说话的妈妈 。看到天上的白色的云,不要只教孩子说“那是云”,而要启发孩子思考、联想 。问孩子:“你看,今天的云什么颜色?头顶上这块像什么?妈妈喜欢这块像一只小白兔的,你呢?噢,宝宝喜欢那块像大象的!咦,你看,妈妈的白兔越变越大,越变越大,呀!变成一只绵羊了 。宝宝你说什么?你说你的大象变成……变成飞机?呼——飞飞飞……嗯,真的,飞得好慢哦!
你要它飞哪里去呢?去美国找舅舅?好,妈陪宝宝去!美国还有谁?有外公、外婆,还有呢?还有小哥哥、小姐姐……噢!对!还有一只叫波姬的狗狗 。宝宝记性真好,宝宝好聪明啊!还有?还有什么呢?两个邻居的小朋友,一个叫安妮,一个叫啾?咦,好像不是呦!哦,宝宝是故意的 。叫乔治,对对对!乔治是弟弟,安妮是妹妹……”就这样东扯西扯,让孩子的脑筋不停的动动动,不管是回忆也好,联想、幻想也好,反正脑筋越用越灵活 。
人格教育、生活教育也一样,看到什么说什么,把想到、感觉到的事也说出来,就是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看到路边挥汗挖地做工事的工人,说:“你看,我们要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辛苦工作,我们家就没有电,没有水,也没有电话可打啊!”如果说:“看,他们好脏啊,宝宝不努力用功读书,以后就要当工人哟!
妈妈要多说话固然要紧,但说错话也很可怕,妈妈的脑子里随时都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会教育孩子的妈妈,不但能灵活孩子的脑筋,给孩子做美好人格的奠基工作,还能随时给孩子传授很多知识 。例如在院子里拔杂草,妈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