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看透宝宝的小心思


要学会看透宝宝的小心思

文章插图

在你孩子的小脑袋里 , 总有太多的事情在发生和进行;太多的情感在出现或消失;太多复杂的情绪让他无法清楚地表达 。现在 , 有个机会让我们来听听看 , 如果孩子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 他会对你说些什么 。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 , 你的宝贝(还有他的小伙伴们)很有些戏剧演员的天赋:情绪化、喜怒无常 。他常常是前一分钟还腻在你身上撒娇 , 下一分钟可能就坚决地推开了你的拥抱 。昨天还告诉你:“妈妈我最爱吃烧土豆了 。”今天却面对你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土豆做出无比厌恶的表情 。
因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词汇量都比较有限 , 不足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 他们只能以行动——甚至是比较夸张的行动来传达他想传达的重点 。(这其实是人之常情 。
想像一下 , 当你身处语言不通的异乡 , 不是也一样要用夸张的手势和表情来试图与人交流吗?)虽然有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发作会让你觉得不可理喻 , 但他们这些怪异的表现却总有一个有理有据的缘由:争取独立、要求平静的生活或者是处于某种欲望……
我们和众多儿童心理和行为学家一起开发了这本小小的“儿童心情辞典” , 希望可以帮助你了解在宝贝内心世界发生的一切 。
场景一:母女间的小较量
孩子的行为:
你1岁的孩子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一叠你刚刚叠好的干净衣服 。你温和地对她说:“宝贝儿 , 别碰那些衣服 。”她回头冲你笑笑 。你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她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 , 很开心的样子 。现在 , 你开始大声嚷嚷了:“马上给我停下来!”孩子停了下来 , 明显是被你的声音吓到了 。
解读宝贝心思:“如果你想让我别那么做 , 只要说‘不行’就可以了 。我听不懂你说的什么‘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是什么意思 。那个句子太复杂了 。还有 , 为什么你不肯让我碰那些衣服呢?我明明刚才看见你也在弄他们呀 , 你可以 , 我为什么不能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儿童行为专家
NELSON教授告诉我们 , 1岁左右的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 。所以如果你说“不要碰桌子” , 孩子的大脑很容易忽略句子的前一部分 , 也就是说 , 他听到的很可能是“碰桌子” 。所以 , 如果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 , 还不如简单地告诉他:“不行!”并且重复几次——因为我们不敢确定你说一次孩子就听清楚了 。
要想效果再好一些 , 你可以找到另外一件孩子可以做的事 , 转移他的注意力 , 并满足他想找点乐子的愿望 。
场景二:
一场玩具保卫战
孩子的行为:和小朋友玩的时候 , 邻居的孩子拿起了你女儿的天线宝宝玩具 。“这是我的!”她立刻尖叫着扑了过去 。你告诉孩子再过5分钟就轮到她玩了 。但没有人听你的 , 一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
解读宝贝心思:“让别人分享我的玩具?你疯了吧!我怎么没看到你让别人分享你的东西呢——比如你的车、你的电话 , 还有你的钱包!还有 , 你老是说‘几分钟’ , ‘几分钟’是什么意思?如果我先找到这个叫做‘几分钟’的东西 , 那它也是我的 , 不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