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奇妙的声音教案吧 。
设计意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自然界,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 。
另一方面,随着幼儿的增长声音越来越大,有的幼儿甚至大声尖叫 。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
3、培养幼儿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活动难点:
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
活动准备:
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小鼓、圆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各种瓶子盒子、植物种子、石子、橡皮筋若干 。自制乐器一件 。
2、录有悦音和噪音的磁带,“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
3、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
4、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好多的小演员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 。配班教师报幕:“现在演出开始,首先是歌曲《闪烁的小星星》 。小演员很害羞要在屏风后面演唱,我们猜一猜他是谁好不好?”(教师在屏风后边用乐器演奏 。)提问:小朋友谁在为我们唱歌?(幼儿回答乐器在唱歌)你是怎么知道的?(听到的声音......)我们来看一看小乐器是怎样来唱歌的 。
2、让幼儿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叫乐器发出声音 。
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叫手中的乐器发声 。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
3、通过操作活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
相邻的两组幼儿交换乐器 。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
4、利用实验游戏,叫幼儿懂得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体碰撞后发生震动产生的 。
配班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 。”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 。教师:“主持人怎么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为什么吗?配班教师: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用这面大鼓来伴奏 。”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 。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震动而发出鼓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