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鉴定的常用依据

中国宋元时 期北方瓷窑 。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亦称“均窑”、“钧州窑” 。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 。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 以小白峪历史最早, 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 。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 。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 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个从一到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 。绝大多数窑均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 。一部分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品种,其中以扒村窑质 量 最 好 。

钧瓷鉴定的常用依据

文章插图
钧瓷釉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铜红釉 。这样,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 。钧窑釉色大体上分蓝、红两类、具体的可呈现月白、天青、天蓝、葱翠青、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红等 。其中,蓝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 。蓝色较淡的称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都具有莹光一般幽雅的蓝色光泽 。
民间对钧窑也有诸多溢美之辞,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 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 。
钧瓷鉴定的常用依据

文章插图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宋以后的帝王都把钧瓷列为御用珍品,每年只准生产三十六件,诰封为“神钧宝瓷”、“奇珍异宝”、“精妙绝品”、直到清朝才传入民间 。北宋徽宗时(1101-1125)成为御用珍品,并在禹州城北“古钧台”附近设置窑,烧制宫廷用瓷,故窑名“钧窑”,瓷名“钧瓷” 。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 。《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说:宋朝有五大名窑,“官汝哥定,器皆单色,而钧窑则众色参互,五彩缤纷”,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实为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造型端庄,古朴典雅;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其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釉色莹润,色彩缤纷,有的还窑变成自然美景,宛如仙山玉阁,月夜星辰更有的如彩虹闪现,焰火怒放,可谓奇珍异宝,盖世绝品 。
钧瓷的釉色厚重莹润,具有鲜明的流动感,釉质通透晶莹,有“似玉非玉胜似玉”的美称 。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其艺术独特性无 与 伦 比,是难得的珍品 。
钧瓷鉴定的常用依据

文章插图
【钧瓷鉴定的常用依据】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 致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 。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 。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 。
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主要釉色有月白、天蓝、紫红等,胎重釉厚 。此瓶为宋钧窑的民窑产品 。民窑器物形制多为碗、盘、瓶、罐之类生活用品,釉色以天青或天蓝釉居多,无官钧之玫瑰紫和海棠红色 。此瓶造型别致,釉色匀净,为民窑中烧造比较好的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