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怎么样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断制作,大多数是为三接四部,即:颈部、腹部、底部、成型后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艺 。采用湿胎接法,多见器物接口挤出胎泥,也有规整合缝接口严密,不见胎泥外液 。为了保证接口的牢固性,器内挤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显凸痕 。器物内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内防渗漏刷釉或简单荡釉 。足墙多数较矮,内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垫烧留下大小黑斑点 。小件器还有垫烧留下细沙粒 。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见到古人浸釉时,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头印迹 。

元青花怎么样

文章插图
元代时大量的青花瓷出口到了中东地区,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很难知道的更加详细 。当时与中东的这种贸易,或许是为了换取金银,又或许是为了换取青料,也就是苏麻离青(苏料) 。苏料诞生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现今也只能猜测,或许是通过贸易渠道从中东地区换来 。“今天我们在元青花的存世品里经常能发现有大罐、大盘这样的造型,应该都是为中东地区定烧的 。因为中东地区的民族饮食习惯便是一群人围着一个装满食物的大盘,吃肉喝酒,这与汉地的习惯不同 。所以这类器形在我们国家并不适用,应该就是专门为了出口而定烧的 。
元青花瓷片的断面上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些特点 。加工质 量 最 好的元青花瓷胎土色为洁白,质量稍次者则带点灰,再次者则泛黄 。这可能和使用的瓷石质量或同麻仓土的配比量或烧成工艺有关 。这里不排除元代时各地窑口不同,所使用的胎土可能不完全相同 。
元青花怎么样

文章插图
元青花的稀有程度,早已超过了黄金 。有人统计,我国现馆藏的出土元青花共205件,均是1950年至2006年在全国16个省、市出土,其中安徽30件、北京20件、河北13件、江苏20件、江西61件、湖北5件、湖南3件、河南1件、山东5件、四川4件、内蒙31件、甘肃4件、广西1件、新疆2件、浙江4件、吉林1件 。
元青花装饰除主题纹饰特点鲜明之外,辅助纹饰也有独特的时代风格,其中变形莲瓣纹和云肩纹表现最为突出 。变形莲瓣纹的画法一般以外粗里细的两道线勾勒莲瓣的轮廓线,每片莲瓣之间不相连,即留有一定的空隙,莲瓣内加绘有花朵、云朵、火焰或杂宝,杂宝纹常以火珠、犀角、古钱、银锭、葫芦、莲花、灵芝等组成,但组合并不固定 。这种变形莲瓣纹多装饰在器物的口边、肩或足胫部,有绘一周的,也有单绘4块如披肩 。云肩纹又称如意云头或灵芝头,多绘画在器物的颈肩部,纹内一般绘有各种繁密的动植物纹样 。
元青花怎么样

文章插图
青花发色有浓艳、浓艳、青灰三种 。浓艳是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浓艳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运用 。相当有些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驳、且较深 。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而苏麻离青料有一个特色,即是高铁低锰,青花深沉蓝中带点紫色,青中轻轻地泛绿 。元代运用的“苏勃尼青”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数氧化铁 。在高温的效果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相互集合,构成深色结晶斑驳 。在显微镜下调查,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驳沉于釉下 。而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仅仅在国产青花产中简略地参加氧化铁粉,在高温的效果下,这些氧化铁会敏捷浮到釉子外表构成结晶 。在显微镜下调查多呈矿渣状斑驳 。
【元青花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