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幼儿园如何预防手足口

为了解手足口病预防和救治的相关情况 , 采访人员采访了郑州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韩富根 。
韩富根介绍说 ,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 。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 。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 , 开始为红色小疱疹 , 后常变为溃疡 。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 。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 , 有些为疱疹 , 常见于手掌和足底 , 也可见于臀部 。
韩富根告诉采访人员 , 手足口病3岁以下婴幼儿为多发人群 , 成人也可感染 。造成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 , 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有很大关系 。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 , 可治愈 ,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手足口病发病具有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 , 最小的才1岁左右 , 其中2~3岁的居多)、发病地区分散 , 且主要在农村地区等特点 。
为预防手足口病 , 韩富根告诉采访人员 , 人群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 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 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 , 也可发生感染 。
手足口病开始多以发热起病 , 一般为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 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 , 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 , 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 , 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 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 , 病情恢复 。
家长如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 , 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 , 避免传染给他人 , 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 , 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衣被用阳光曝晒 , 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 , 每个家庭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 饭前便后洗手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 。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 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
托幼机构、学校等地方是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 , 这些地方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韩富根说 , 在这些场所 , 要做好孩子的晨间体检 , 发现有发热、皮疹症状 , 要立即带小孩去医院就诊 , 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患儿应在家中休息 , 不宜继续上学 。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 , 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 , 应立即暂停工作 。
据了解 , 我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患儿已达19922例 , 目前仍有1703例患儿正在住院治疗 。河南重症患儿累计达344例 , 正在住院治疗的重症患儿195例 , 经过治疗已解除重症患儿122例 , 重症患儿中已安全出院9例 。对此 , 韩富根说 ,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 , 只要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把预防作为关键 , 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 倡导良好生活方式 , 搞好规划免疫工作 , 提高疫苗接种率 , 防止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是完全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