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鉴定的几个问题

由于钧釉自然窑变的独特性,每一件钧瓷都是独 一 无 二的 。特别是一些百窑难求的钧瓷精品,更具有“大师作品、绝世孤品、存世稀 缺、艺术价值举世公认、市场价值严重低估”等升值因素 。

钧瓷鉴定的几个问题

文章插图
钧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尤其北宋后期官钧瓷的制作,无论从造型设计、烧造工艺或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时至今日,在钧瓷的故乡河南禹州钧瓷生产再创历史辉煌,呈现“窑烟遍地起,到处放光辉”的繁荣景象 。
钧瓷鉴定的几个问题

文章插图
【钧瓷鉴定的几个问题】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位居“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 一的,独 一 无 二的,即“钧瓷无 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 。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无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诗句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亦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既所谓“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
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难以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 高工艺水平的体现 。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 。于是各地群相仿效,窑口林立,但至今仍然不得要领 。至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考古窑口不计其数,因都未见过这批北宋官造钧瓷,也只能是管中窥豹了 。
钧瓷鉴定的几个问题

文章插图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出窑变铜红釉,并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鸡血红等多种窑变色彩,宛如蔚蓝色的天空出现一片彩霞,五彩渗化,相映交辉 。釉中的流纹更是形如流云,变化莫测,意境无穷 。
宋代钧瓷精美绝伦,除审美特征外,还有更多的理性特征,时隐时现 。例如钧瓷的底款,除刻有“奉华”、“省符”等宫殿名字外,多以“一二三四……九十”编号,这是陶瓷作品中唯 一的,特有的现象 。目前对数目底款的推测大致分四种 。(1)为了搭配花盆与花托 。《南窑笔记》一书解释道“有一二数目字样于底足之间,配合一付之记号也” 。(2)为了釉色的区分,《陶雅》、《饮流斋说瓷》认为,一三五七九单数代表朱红色器物,二四六八十双数代表青蓝色器物 。(3)为了区别器物大小规格 。《钧瓷志》、《钧窑史话》认为,出土瓷片乃至传世宋钧,均可以看出,数目表示器物的尺寸,也即高低大小 。以“一”为最 高,口径最 大,依次减,“十”为最 低,口径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