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鉴定真伪技巧

河南汝窑窑址附近的一些造假者,先把一些假货埋到地下,然后制造机会,让目标客户“无意”间,凑巧看到他们“不小心”挖出了东西,造假者往往装成朴实的当地农民,连泥带土现场挖出的“宝贝”欺骗性太大了,客户自己眼瞅着挖出来的,能不信吗?可他也不想想,这世界上的事怎么这么巧合啊!那么珍贵的东西为什么就偏偏遇上他?天上的馅儿饼就砸的那么准呢?就不会把牙砸掉吗?所以,千万不要在宝贝面前迷了眼,贪婪是最容易使人上钩的!

汝窑鉴定真伪技巧

文章插图
汝窑北宋时期,北方烧造青瓷中 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 。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 。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 里、上千座窑炉 。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
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于4月4日举行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专场拍卖,激烈竞逐后拍品以2.0786亿港元(合2665万美元)成 交,创造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 。当天的专拍名为“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这款葵花洗拍前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 。
汝窑鉴定真伪技巧

文章插图
汝窑的釉面呈失透状和半失透状,釉汁肥厚莹润如堆脂,素靜典雅,青翠如玉,有似玉非玉胜似玉之美,釉色莹润多变,釉面有酥油之感,又有汗漫淋漓之貌 。釉面浅薄处在光照下,如少女红魇,又如晨曦晚霞染红云际,乍现祥瑞之气 。其釉面绝无泪痕,在积釉堆脂处釉面弱呈内凹,而无外凸的积釉或流釉现象 。这是釉层冷缩而形成的内弧状釉面的结果 。
汝窑作为一代名窑,高丽曾对其进行过仿制,自明代以来,汝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 。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已开始仿烧汝釉瓷器 。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 。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不模仿其造型 。
汝窑鉴定真伪技巧

文章插图
由于汝瓷比较稀有,真正拥有汝瓷真品的收藏家不多,除了在博物馆看到的一些陈列品在其它地方很难遇见真货 。更不用说上手仔细观察研究了 。
【汝窑鉴定真伪技巧】汝窑的艺匠们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的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形成巧夺天工的绝活 。釉面开片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形成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汝窑多见鱼子纹开片,但也有无开片的器物,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说:“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目前所知,传世的无纹汝窑器仅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一件,该器很可能就是唐英所说的“猫食盘” 。除此之外,都是有纹片的 。汝窑以纹片为装饰,一般不见印花和刻花,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有一件暗花双鱼盘,釉带玻璃光,与常见的汝釉很不一样,但确为满釉支烧,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