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关注孩子的“袋鼠爸爸”

【做个关注孩子的“袋鼠爸爸”】      爸爸可以用男子汉的阳刚之气来影响孩子、熏陶孩子,培养他具有科学的眼光,思维敏捷的头脑,面对压力不退缩的意志,跌倒、失败再爬起来的勇气,知足者常乐的心态,遇事平静快乐的好心情,与伙伴合作分享的能力,以及尊老爱幼、互相帮助、诚实、勤劳等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 。 父亲:举足轻重的大树
爸爸在儿童的心目中,是坚定、果敢、强壮、智慧、力量、的象征 。在许多幼小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就像一棵大树,只要有爸爸在身边,就觉得很安全,就有可依赖和受保护的感觉 。小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也常常说:“我爸爸个子可高了,力气特别大 。”“我爸爸会打拳,像奥特曼一样厉害……”言外之意,你们谁也别欺负我,否则当心我爸爸的拳头 。
可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父亲在职场奋力拼搏,留给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 。尤其是年轻的爸爸们,正处在人生创业打拼的关键期,哪能为娇儿小女的尿布、奶瓶丢了事业 。他们经常是早出晚归,为工作奔波,为充电披星戴月 。即使回家也是只顾自己看书报、上网和休息,认为哄孩子这些婆婆妈妈的事就应该归老婆干 。结果许多的家庭,父亲在孩子的视线里变成了可望不可及、逐渐模糊的影子 。
据某市的一份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子女提出爸爸每星期陪他们的时间不足两小时,更多的孩子表示与爸爸的关系不融洽,虽然爸爸们辛苦挣钱是为了孩子,但大部分孩子并不领情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大多数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付出得太少,以致不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爱,甚至经常看不到父亲的在家的身影,他们对爸爸既陌生又畏惧 。更为严重的是:婴幼儿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使得一些孩子在母亲的过度呵护下,变得胆小、柔弱、娇懒、退缩,缺少男子汉的气质;另一些孩子受母亲的娇惯纵容,而飞扬跋扈,到处捣乱折腾,欺压弱小,成为小霸王 。
近年来发生的许多家庭悲剧,不能不提醒全社会的警觉:在孩子来到人世的最初几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切切不可忽视 。
父亲:与母亲不一样的大朋友
人们往往发现,父亲带大的孩子,或者从小和父亲接触比较多的孩子性格开朗、头脑灵活、身体健壮、充满活力 。这是因为通常父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态度、游戏内容和手段与母亲完全不一样 。
一般家庭中,妈妈总在扮演老师角色,告诉幼儿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要求幼儿听话、不淘气、做乖孩子 。总是喜欢让孩子做画画、看书、搭积木等安静的活动 。即便是带孩子游戏或外出活动,也要订下规矩,给与各种指导 。受母亲思维方式和教养方式的影响,那些不离妈妈裙边左右的孩子总是重复、模仿母亲的言行,变得乖巧、顺从、循规蹈矩,缺乏独立性和探索的精神 。
而父亲的男子汉硬派作风,往往在其教养方式中注入了阳刚之气 。父亲知识面宽广,常常灌输给孩子一些歌谣、童话书以外的知识;鼓励孩子遇事自己动手、大胆尝试;对孩子的毛病不迁就,不妥协;总是以朋友和“大孩子”的姿态,与孩子一起无拘无束地玩耍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时候爸爸和孩子玩的游戏与妈妈带孩子玩的游戏有很大的不同 。
男孩子最喜欢和爸爸一起玩打仗的游戏 。父子俩一人一杆枪,一个当“好人”,一个当“坏蛋”,“嘟嘟嘟,嗒嗒嗒”,双方交火,各不相让,你“打”伤了我的腿,我“击”中了你的胳膊 。直到最后父子俩滚成一团,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尽 。父子一起玩汽车,趴在地上,你追我,我撞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爸爸和女儿做游戏,登高爬低都可以,卧倒、前滚翻、后滚翻、匍匐前进,那叫一个开心 。到户外,踢足球,放风筝,捕捉蝴蝶,抓知了,玩沙子,堆雪人……玩得既轻松又尽兴 。不怕弄脏衣服,不怕满头大汗,不怕哭鼻子,身体练得棒棒的,有骨气,有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