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慎重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 。按照美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200计算,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50余万人 。目前,小儿误用、滥用药物的例子举不胜举,轻者易产生不良反映,重则可以发生药物中毒,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为使家长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健康周刊》特意约请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艳萍谈谈小儿用药安全 。
抗菌类药物
【小儿用药,慎重】现在广泛使用的氟派酸、环丙氟派酸易引起儿童关节病变,影响其骨生长发育,尤其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宜使用 。还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拉霉素、诺霉素、新霉素等使用过量,会导致孩子的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可以导致不可逆的耳鸣、儿聋,故小儿应尽量避免使用 。
另外,使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医嘱使用,不能随意中断,或者频繁换药,一般用药三天以上无效再遵医嘱有针对性的换药,或根据检查的结果来换药 。否则,影响疗效,又易产生耐药性 。
激素类药物
长期服用某些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强地松等激素类药物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引起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还可引起孩子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抑制蛋白的合成,减少组织葡萄糖的利用和再吸收 。此外,还容易造成孩子免疫功能下降,诱发多种感染性疾病,引起应激性溃疡 。故激素要慎用 。
退热药
看到孩子发烧,家长十分着急,急于给孩子口服退烧药,或到医院打退烧针,实际上,孩子发烧并不需要急于退烧 。体温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热,,39度以上为高热 。低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有利于歼灭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但当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机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的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而且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以不用 。如服用阿司匹林,容易患瑞氏综合症,尤其对患流感、水痘的小儿,服用阿司匹林更易导致瑞氏综合症 。
维生素a、d、c,钙剂、锌剂等微量元素
现在,家长多注重孩子营养,盲目给孩子补充营养物质 。其实,过量服用维生素a可引起毛发枯干、皮疹、瘙痒、厌食、骨痛、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还可影响骨发育,使软骨细胞产生不可逆的破坏,骨只能长粗,不能长长,使孩子成为一个长不高的矮子 。维生素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甚至软组织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维生素c过量还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钙剂服用过量也可引起高钙血症、血尿 。补锌过量可引起中毒,如有佝偻病、缺钙、缺锌小孩一定要到大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检查,并酌情补充,不能滥用,否则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