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白釉黑剔花龙纹瓶的讲究

在陶瓷历史上,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古代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观台镇一带 。磁州窑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 陶向粗瓷的转化,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它将中国传统雕刻、刺绣、绘画、书法等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烧制出以黑白对比为主要艺术特色,以白地黑花装饰为 典型代表的彩绘瓷器 。刘立忠向采访人员介绍说,“不同于五大名窑,磁州窑作为民窑,主要生产民间日用瓷,服务普通百姓,因此在材质上不追求精益求精,不以釉色 取胜,它使用当地原料,讲究耐用,追求朴实之美 。磁州窑瓷器的产量大,造型丰富,价格低廉 。大件器皿简洁豪放,神态端庄古朴;小件器皿注重灵巧实用,形体 比例轻重适度 。”

磁州窑白釉黑剔花龙纹瓶的讲究

文章插图
磁州窑瓷器面向大众,品种繁多,在宋元众多瓷窑中首 屈 一 指 。磁州窑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多种装饰技法,计有各类色釉装饰、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绘划花、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及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种 。尤其是白地黑花,突破了五大官窑单色釉的局限,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并为以后元青花及五彩瓷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磁州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画师们采用极其潇洒的手法和高超精湛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瑞兽、山水人物、戏剧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曲赋、警句谚语、婴戏杂技等绘于瓷器之上,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国内及世界陶瓷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成为声震古今、享誉中外的一代名窑 。
北宋中后期所烧制的磁州窑仍以白釉为主,但亦己出現了白地黑彩、黑釉、绿釉、以及黄绿釉的磁州窑器物 。而当时的黄绿釉瓷器、其胎釉交界处、则大多呈棕褐色和棕红色 。
磁州窑白釉黑剔花龙纹瓶的讲究

文章插图
相较明清瓷器而言,宋瓷存世量稀 少,更显珍贵,因而只要有精品释出,往往会有不错的回报,像一件北宋时期的刻花褐彩梅瓶,2000年6月7日在伦敦苏富比春拍中以50.5万英镑拍出,创造了当时磁州窑瓷器的最 高成 交价 。至2004年11月1日香港佳士得“龙凤传珍”专场再拍时,拍出了1350.375万港元,至今仍保持着磁州窑瓷器的拍卖最 高纪录 。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着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着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
磁州窑白釉黑剔花龙纹瓶的讲究

文章插图
磁州窑烧制方法,多采用匣钵装烧,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 。器内一般多挂釉 。碗、盘一类采用叠烧法,器内留有五个条形支烧痕 。瓶、罐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无釉 。白釉多是白中泛黄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质感,釉层也不是很厚,没有肥润感及垂釉现象,不太透明匀净,釉面光泽感不是很强,常见有细碎开片 。这时期还烧造黑釉、绿釉、黄釉、酱釉及孔雀蓝釉、红釉、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