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孩子玩游戏时,你有没有故意输给Ta?

为了哄孩子高兴,不少家长在与孩子玩游戏时,常常故意输给孩子 。其实,这样做反倒对孩子不好,这种过度保护,会削弱孩子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为了哄孩子高兴,不少家长在与孩子玩游戏时,常常故意输给孩子 。其实,这样做反倒对孩子不好,这种过度保护,会削弱孩子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经常故意输给孩子,孩子会以为他永远都应该是赢家,但现实生活并不是如此,他总要面对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总要学会怎样应付输的局面 。家长应该怎么把握这个度呢?
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父母在陪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有没有故意让着孩子呢?也许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这么小,没必要跟他较真,也没必要让孩子过早的知道社会的残酷 。
也有不少的家长怕真真正正跟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孩子一直输,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 。家长的这种种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做真的对吗?
1. 年龄不同,教育规则不同
一般神经学发育专家的观点是,两岁以前的小孩没有什么输赢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怎么玩 。
所以爸妈带着一两岁的小孩子玩的时候,你让他赢,他多半也不会就比输了更高兴,反而是游戏互动过程中的各种小细节会刺激到他 。
而一两岁的小孩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就更加不会有什么竞争意识,这个时候,他看别的孩子大概都是只有两种概念:可以咬的和不可以咬的 。
那么爸妈在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教会孩子如何轮流、分享,引导孩子去和其他人一起玩,给他一个社交互动的起点 。
竞争和输赢的意识,一般是在 3~4 岁的阶段开始萌芽,到 4~5 岁时在某些孩子身上可能就表现得比较明显了 。如果在此之前,爸妈已经帮助孩子养成了很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了,那么小孩子即使非常在意输赢,起码还会懂得尊重规则 。
孩子的年龄还是爸妈选择适当游戏/活动项目的参考 。如果爸妈选择的游戏是适合孩子年龄的,那么他总有机会赢,即使你完全没有在让他,比如剪刀石头布、抽牌比大小这种,没错这里面也是有策略可以玩的,但是机率本身就能让孩子赢 。
假设你选择的游戏里面,孩子没有自己赢的可能,或者你应该再想过,选一些更适合孩子程度的游戏来玩 。
2. 输赢不是重点,重点是输赢之后的表现
没有人会认为孩子应该总是输、或者总是赢,重点是一旦孩子掌握规则可以玩游戏了,我们就要把输赢放到长久的发展里去看 。
赢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对这种游戏/体验活动更有兴趣,输则可以让他了解凡事不会一帆风顺、学习如何面对失败,而另有一个层面就是如何赢得开心却不骄傲、输得体面却不恼怒,这就有赖爸妈的示范了 。
所以,让孩子赢几次完全应该,让他输也一样,真正重要的不是输赢的比例,这个可以根据家庭状态和孩子的性情来调整,真正重要的是,爸妈要示范给孩子看,赢了以后不去挖苦嘲笑对方,输了不发脾气甚至要更积极的再来比一次!
3. 不要因为孩子输不起,就不让他输
如果爸妈怕孩子因为输了而不高兴,就经常性的让他赢,那么孩子只会越来越输不起 。
任何事情都是练习越多、做得越好,“输得起”也一样 。当然啦,为了让孩子不至于完全失去信心和兴趣,爸妈策略性的让孩子赢两次,也是不可少的 。
其实爸妈的平常心最重要,除非你下定决心要培养一个职业玩家/职业竞赛者,否则竞争和输赢,总归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你不把看得很重,孩子也就多半不会那么在意输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