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和孩子玩来玩去就是老三样,你差的是这一步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们意识到了玩的重要性,但有不少妈妈给我留言,觉得自己不知道每天和孩子玩什么?最后玩来玩去的还就是那些老三样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们意识到了玩的重要性,但有不少妈妈给我留言,觉得自己不知道每天和孩子玩什么?最后玩来玩去的还就是那些老三样 。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每天是如何给小D安排玩的 。

每天和孩子玩来玩去就是老三样,你差的是这一步

文章插图
学龄前孩子早期启蒙的关键
现在早期启蒙这个概念越来越普遍了,但我就常常看到身边朋友对孩子的早期启蒙容易跟风缺少规划,绘本热了每天就是只读绘本;孩子喜欢乐高积木就恨不得把整个乐高店搬回家;听说运动有好处就每天只干一件事在户外玩 。早期启蒙需要围绕“全脑启蒙“,大脑的不同区域都要照顾到,多元化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关键词 。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爱画画有的爱搭积木 。我们可以鼓励这样的偏好,但也需要有意识让孩子接触“多样性”,孩子的大脑有无限可能,不要过早地让大脑区域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更不要因为父母的偏好或者局限而给孩子设限了 。
多元化的“玩耍”有哪些?
要学会规划,那第一步就要先了解孩子的玩有哪些?不同的幼教理论派系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我今天分享的是我自己用下来觉得挺不错的一个划分概念,供大家参考 。
1、运动游戏(Active Play)
顾名思义,就是走啊、爬啊、跑啊、跳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放电”活动,或者也可以叫没有规划的玩,让孩子撒开了疯 。这类玩耍最方便发生的地方就是公园、游乐场等,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孩子主动在运动,推着或者抱着孩子逛公园不算的 。
如果冬天天气冷了,或者空气污染严重不能出门,那在家可以玩像枕头大战、障碍爬等室内游戏;或者可以买一个隧道在家玩 。
每天和孩子玩来玩去就是老三样,你差的是这一步

文章插图
2、操作性游戏(Manipulative Play)
这类的玩耍需要孩子专注于一个目标去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把套圈拿出来套上去,对于1岁后的孩子可能是拼图、搭积木;对于3岁以后的孩子可能就是自己组装一个玩具等 。
这类游戏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孩子弄了几下完不成就放弃了,有的孩子甚至还会沮丧而大发脾气 。但正因为难,也说明了这类游戏是孩子都需要锻炼的,对于专注力、情绪控制、自控力都是有好处的 。
3、角色扮演/假装游戏(Pretend play)
我们俗称是“过家家”,但不局限于扮演爸爸妈妈,和娃娃玩,也可以是厨师、医生、消防员等等 。甚至根据孩子的想象力,任何一个道具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玩耍,比如一个闲置的快递盒子,可能就是孩子的城堡,她在里面装修城堡,邀请她的伙伴们来做客等等 。
假装游戏对于孩子的想象力、语言启蒙、认知发展的帮助特别大,如果运用得当,还能帮助孩子调节情绪,比如运用假扮医生的游戏,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恐惧 。
每天和孩子玩来玩去就是老三样,你差的是这一步

文章插图
4、创造力游戏(Creative play)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早期艺术启蒙的都是属于这一类,比如橡皮泥、画画,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是做手工等 。尽管这类游戏叫创造力游戏,但这里有个误区,一定要提醒大家避免 。
那些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示范去捏出一模一样的橡皮泥兔子,或者一定要求孩子画出很像的卡车,每个手工作品一定要规定贴这里放那里,这些都是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只会适得其反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该天马行空,而不该用我们的标准去禁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