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真伪鉴定难在何处

元青花瓷的底胎、口沿、出茎釉薄、漏釉泛红现象很普遍,更有甚者,竟然把元青花有无火石红作为鉴定依据 。火石红现象,是来自瓷胎内析出而散发于窑内的铁离子或氧化亚铁.

元青花真伪鉴定难在何处

文章插图
元青花之所以如此珍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存世量极为稀 少 。正宗的元青花全世界不过300件,画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为稀 缺,全世界不足10个,都藏于博物馆和私人手中 。
综合观察元青花的神韵,元青花从制作验收、到输送分配,分着地区差别和等级,仔细观察,大部分元青花器物,都会多少带有一些缺陷,比如:器形不够规正,生烧、过烧造成的发色不够艳丽,还有少量窑沾、窑裂、缩釉等现象 。当时的窑工,会根据手里现有的泥料,随意塑造制作出胎质薄厚不一的产品,我们要特别注意每一件器物胎釉的结合地方是一个关键部位,要区分出淡淡“窑红一线”的变化,还要注意区分自然磨损和人为打磨带来的区别,更要提醒看似破碎沾合、带锯子眼带过分磨损痕等这些做旧手段 。
元青花真伪鉴定难在何处

文章插图
元青花采用二元配方制胎,即瓷石与麻仓土按比例配方混合制胎就决定了元青花的胎体普遍较厚重、胎质坚硬;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胎色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层次不一的灰白色或灰黄 色或土黄 色的;由于粉碎瓷石、淘洗瓷土等工艺的局限性,烧成后的胎体比元末、明初的元青花瓷器粗糙,胎内所含的杂质及铁质(麻仓土铁质含量较高是它的特性)较多,呈现出颗粒状态突出,有偏狭形缝隙,气孔较多,远说不上细腻洁白 。但老化干燥 。大部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 。
元青花的存世量少,按照专家的估算,全世界总共才有300件左右,其中100件在中国,因为没有多少实物,所以元青花的研究在中国进展缓慢 。
元青花真伪鉴定难在何处

文章插图
真元青花既有有火石红的,也有没有火石红的 。而现代制品,也有仿制火石红的 。因此以有没有火石红判断是不是真元青花就会进入误区,引起失误 。
【元青花真伪鉴定难在何处】近几年来古瓷收藏界的元青花热持续升温,国内市场上和收藏家手中的“元青花”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地出现,真假争论搅得许多古瓷爱好者一头雾水 。随着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声槌响,价值约2.67亿人民币(按当地当日汇率牌价折算)的“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大罐被美国华尔街企业家夺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