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不可不看的知识

建窑建盏,是天工与人巧的结合,是宋人审美与饮茶趣味的集中表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盏的辉煌沉睡了几百年 。但它创下的奇迹,并不会被岁月消磨,反而随着时间流逝,更具传奇色彩 。

建盏不可不看的知识

文章插图
仿建盏由于采用的胎、釉及烧成温度与古代相近,故其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纹理也几可乱真,但仔细观察,其釉面大多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质浸泡者则釉面呆板、晦涩,缺乏建盏的柔润深沉之感,有的粘“土锈”,但不自然 。其次,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较细腻,胎体表面较平整光滑且较薄,手感较轻飘 。其三,仿品大多为轮制压模或注浆成型,修刀过于工整,以致显得拘谨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随意之感 。其四,仿品大多不见冰裂纹,也有人为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产生的冰裂纹,但裂纹较粗 。其五,新仿品若用手指轻轻弹击,发出的声音较清脆,而宋代建盏发出的声音较深沉 。其六,少数仿品隽刻或模印“供御”、“进盏”铭,但字迹甚差,毫无真品的潇洒、飘逸之感,不可同日而论 。
宋韵建盏入手过盏的朋友给到的最一致的反馈就是:这建盏怎么感觉用来喝啥都那么好喝的!其实建盏本身就具有恒温储热,提升品鉴口感的作用,无论是平时喝酒、喝茶、喝咖啡一类的,都会让盏内所盛液体口感变得更加浓郁醇厚,而且还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相比同样的瓷器水温降低的会更慢一些,所以用建盏无论是品茶还是品酒都更加的有韵味 。
建盏不可不看的知识

文章插图
自元朝灭亡,饮茶方式的演变使点茶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到了明朝,点茶最终为冲泡茶所取代 。点茶的失势也导致了建盏的式微,随着建窑逐渐改烧青白瓷,黑釉建盏的炉火在明代终至熄灭 。曾经被上至皇帝,下至引车卖浆者流珍爱的建盏,就这样在历史中悄然隐身 。
建窑产品在过去的许多专家著述中,讲自然窑变的多,讲人工装饰的少;讲碗盏器形的多,介绍其他器形的少,这是个通病 。实际上建窑产品发展到南宋,在釉色和纹饰上,已经拥有两大系列产品: 一是自然窑变类 。包括: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柿色盏、乌金盏等 。其中各品种的自然窑变机理比较复杂 。以建窑兔毫盏为例,盏身内外都有细长的条状纹,细长的程度很像兔毛一样,因此称做兔毫盏,这种细条纹在阳光下都闪蓝银光色 。经科研单位分析研究,其胎中含铁量高达9%以上,当烧到1300度以上,釉层流动形成条纹,冷却即成兔毫纹 。其他的自然窑变类,则因胎土、釉料、窑温、技法等的不同而产生出千姿百态的窑变品种 。二是人工装饰类 。从采用的装饰材料看,可分为氧化铁装饰、乳白釉装饰、草木灰装饰、描金银装饰四种;从装饰技法看,有点装饰、线装饰、画面图案装饰、文字图案装饰四种 。
建盏不可不看的知识

文章插图
建盏与斗茶结伴,共同成就了历史上一段辉煌的茶文化史 。建盏随着斗茶活动的兴起、普及而成名,又随其衰亡而消失,因而翻阅史籍中有关茶文化的条目,上至皇帝达官、下至文人墨客,对建窑毫变盏推崇备至、捧为神物,成为皇帝欣赏御用的宝物、达官贵人身份的象征、文人墨客品茗论道和写史咏诗的题材 。
【建盏不可不看的知识】建盏的胎骨原料是水吉当地的黏土 。通常建盏胎体的颜色必须呈现出青砖色,代表其含铁量较高,且质地粗糙带有古朴的味道 。青砖色的铁胎是古法烧制建盏的先决条件 。在建盏的烧制过程中,其胎骨也有参加窑变 。如若不是铁胎,对建盏的品质会产生影响,难以成就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