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打造”聪明好宝宝


知道吗?你的鼓励和预言 , 将促使宝宝成为你所希望的人!!
女儿很早就会拍手的动作 , 但我们说“鼓掌” , 她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也就是说 , 她还没有把动作和相应的语言符号联系在一起 。在她7个月时 ,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只要她无意中一做拍手这个动作 , 我就说“鼓掌” 。连续几天后 , 女儿知道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我们一说“鼓掌” , 她就会拍手 。对她的行为表示赞许时 , 我们会对她鼓掌 。十多天后 , 她就知道“鼓掌”可以用在什么时候了 。
那天 , 她爸爸听着电视里熟悉的旋律 , 忍不住手舞足蹈 , 女儿目不转睛地看着 , 爸爸表演完 , 她马上热烈鼓掌 。我很惊讶 , 不知这是不是巧合 。于是 , 也闻歌起舞 , 舞罢 , 女儿一样兴奋地大力鼓掌 。这下 , 我知道女儿真的把词、动作和含义都掌握了 。这启发我 , 在以后的学习中充分运用女儿自己的主动性 , 我们所要做的 , 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她 。像“再见”等词 , 后来都是这样学会的——在她挥手时 , 我们就说这个词 。
我很为自己的实验结果高兴 。因为我越来越多地发现:只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 在孩子自发出现自己期望的行为时 , 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 孩子就会把行为与父母的认可、赞扬或奖励联系在一起 , 其行为得到正强化 , 孩子就会重复这种行为 。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某种行为表示否认、反对甚至对其惩罚时 , 这种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 , 因为孩子得到的是负强化 。其实 , 家长在鼓励或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时 , 时常会用到这两种方法 , 只是有些父母负强化用得多 , 对小宝宝也是制止、禁止的方面更多 , 对正强化的效用则没有充分重视 。正强化的关键是发挥宝宝自己的主体性 , 其威力不可低估 , 它既是一种让孩子掌握更多知识的捷径 , 也是一种有效的管教方法 。
在女儿学爬的过程中 , 我们大量应用鼓励的方法 。每一次爬到终点时 , 她都会听到我们的喝彩 。有时 , 女儿显然是为了享受喝彩才爬的 。
在女儿学走的那段时间 , 我们家经常传出鼓掌声——那是对她走得好的鼓励 。女儿很在乎这些掌声 , 有时我们的掌声不及时 , 她就会自己拍拍巴掌 , 以示鼓励 。
鼓励的次数多了 , 女儿好像也不太在乎了 。我后来发现 , 如果在女儿做得好的关键点上鼓励 , 其效果要比泛泛地鼓励好 。比如学走时 , 说“宝宝走得好!”就不如点出“好”在哪里:“对 , 宝宝学会不用扶东西走了 , 真能干!”或“宝宝学会转弯了 , 真了不起!”基本听懂的女儿对这些夸奖很得意 , 同时 , 也增强了她的信心 。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 , 我曾向一位心理学教授请教——他把女儿培养成18岁的博士 。他只说了一句话:“只要你正确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 孩子就会如你所愿 。”这位教授在女儿很小时就开始和女儿比赛数学题 , 小小的女儿常常赢了有名望的父亲 , 父亲对待女儿的态度 , 让女儿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慧的 , 女儿开始对数学充满信心 。稍大一点 , 父亲装作愁眉苦脸地从学校回来 , 说自己有一道题不会做 , 女儿就自告奋勇地帮爸爸解题 。虽然 , 这道题女儿没解出 , 但她却下定决心要学这方面的知识 。最终 , 在父亲鼓励期待的眼光中 , 女儿成为一位年轻的数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