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你听的懂宝宝的“


      一两岁的宝贝开始支使人了,一会儿要做这个,一会儿要做那个 。不让做,他会闹腾,忙不迭地做了,他依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仿佛存心为了和你做对似的,一副不把你折磨疯誓不罢休的小模样 。
你是不是恨得牙根儿痒痒,正想给他的小屁股蛋印上五个红红的手指印呢?宝贝究竟想要干什么?
豆豆一直都是个很乖巧的小女孩,不过到她1岁5个月开始,这个乖巧的小女孩可就太让父母头痛了 。她一会儿要这个,一会儿要那个,满足她的要求吧,她偏偏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有时候急了就会大发脾气 。豆豆妈几乎要被这个小家伙折磨疯了 。这天,用奶瓶给豆豆喂完奶,妈咪把奶藕放在茶几上忙别的事情去了 。妈咪刚一转身,豆豆立刻哭闹起来,指着自己的奶瓶一个劲地说:“奶瓶!”妈咪为她要奶瓶,就把奶瓶拿给她 。可是豆豆又是摇头又是摆手的,妈咪以为她不要奶瓶了,立刻把奶瓶放下,谁知豆豆更加烦躁地哭闹起来 。莫非她没喝够?妈咪刚拿起奶粉盒,想要再给她;中些奶粉,豆豆立刻又不高兴地嚷嚷起来:“水水!”妈咪松了一口气…一一唉,原来她是要喝水 。妈咪倒了些水在奶瓶里递给豆豆,可是豆豆还是不断地说着水,并且哭闹起来 。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妈咪始终没有能够了解和满足豆豆的需求 。而豆豆依旧反反复复指着奶瓶嚷嚷个不休 。
这个小东西,她究竟要干嘛呢?渐渐的,妈咪没有了耐心,豆豆也越来越烦躁,最终两个人都大发其火,一时间,妈咪的呵斥声,豆豆的哭闹声响成一片,好不热闹 。
毫无疑问,豆豆想要做的事情跟这个奶瓶有关系,可是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幸好保姆买菜回来,看到豆豆哭闹,保姆立刻明白,原来她是想用水龙头里的水把奶瓶洗干净 。直到保姆嘲来,这场风波才算就此平息 。
宝贝有哪些“话中话”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与豆豆妈类似的经历:一两岁的宝贝喜欢提要求了 。可是不管你是照着他的意思去做 。还是违背他的意愿去做,他都会大发脾气,让人感到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是小家伙不讲道理 。故意跟父母做对吗?当然不是!本质的原因不在宝贝不讲道理,而在我们根本不懂宝贝表述自己的特别之处 。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这些特别之处 。才会导致我们所理解的与宝贝真正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 。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局面 。通常 。宝贝在表述自己的时候会有以下我们不太了解的特点:
1、用一个事物指代某种因果关系
一两岁的宝贝提到某个事物,他想要表达的也许并不是这个词表面要表达的含义,而是跟这个词有着某种逻辑关系的另外的意思 。
朋友家有个快2岁的小男孩,叫天天 。天天常常说的几个词有“门”、“楼梯”、“药”,虽然是很简单的几个词 。但是他用这几个词表达的意思却非常的丰富 。不了解他的人是没法理解他真正的需求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小男孩表达自己的方式 。就会发现一两岁宝贝表达自己思想的一些特别的逻辑:
实例一:“门!”
天天的“门”有很多的含义,第一是指真正意义上的门,二是指他被困在某个地方,他要找一个“门”出来,所以这个“门”还有“出口”和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含义 。
实例二:“楼梯!”
天天的“楼梯”第一层含义当然还是“楼梯”,第二层含义则是“高处”,第三层含义是“要爬高”,因为爬楼梯,人的空间位置就会提离,他就把“楼梯”这个词跟一组有相关联系的概念挂上钩,因此,当他想要爬离,或者想要去够放在离处的某个东西的时候,他也会说“楼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