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海运背后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 四 )


“目前集装箱制造工厂已满负荷生产,采取多种方式促生产 。”李前敏表示,该公司生产工时从单班8小时上升到11小时,新增设备、改进工艺、提升产能,工厂把单天生产效率提高了60%以上,同时加大了人员招聘和培训 。
尽管多方努力,但目前新箱生产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悉新增订单已经排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 。但同时产能的提升受制于上游原材料供应和熟练工人短缺等,目前的历史最高单月产量依然很难弥补出口集装箱需求的缺口 。
需求激增是喜,硬币的另一面,却是随之而来造箱成本激增 。据了解,上游供应商原材料价格正在快速上涨 。集装箱专用钢材的基价从2020年上半年4月份最低3680元/吨上涨到12月底的5670元/吨,涨幅超过50%,除了10月份有小幅回调外一直上涨 。地板价格自8月份以来开始不断上涨,8月初地板的价格是3500元/立方,到12月底已经上涨到6000元/立方,上涨超过70%,预计后续还会继续上涨 。
地板不仅价格上涨,还无法确保及时供应 。有集装箱制造商表示,目前临近春节,地板厂无法招到足够的工人来扩充生产 。因为去年7月份的时候没有需求,地板厂的工人要么返回家乡,要么到其他企业就业 。到了去年10月份集装箱需求旺盛,对地板需求增加的时候,地板厂发现已经找到工作的工人不会回到地板厂工作 。联系没有找到工作已经回到家乡的工人,工人认为只有3个月的时间就放春节长假,也不愿意出来工作,大多数工人都回复要春节之后再出来工作 。
另一方面是原材料不足,因为年中集装箱需求不足,看到集装箱厂轮流放假,地板厂也不敢过多准备原材料,只是勉强维持当时的生产 。等到需求突然增加,地板厂发现原来为他们配套的竹帘厂要么转型生产其他产品,要么因为没有需求倒闭关门 。再加上2020年9月和10月主要竹子产区连续下雨,山上的毛竹无法砍伐,导致地板厂原材料不足 。
与此同时,集装箱制造企业也面临着熟练工人流失的问题 。目前劳工市场短缺,无法在短时间招募到有造箱工作经验的工人,而若招募无相关工作经验的工人,则需要一段时间开展技能培训,也无法即刻上岗满足生产需要 。另据调查,目前我国集装箱制造企业各工厂的新箱库存量远远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已经注意到国内集装箱供需失衡的严重性,并于2020年11月份发出关于集装箱产业链齐心协力稳外贸促增长的行动倡议,倡议集装箱生产相关企业要继续提高生产效率,持续挖潜产能,改进工艺设备,增加工人数量,提升工人劳动技能,全力保障新箱订单尽快交付 。集装箱材料供应企业,要全力保障原材料的供给,避免由于原材料缺货而影响集装箱制造会员单位的生产,以期改善集装箱供需失衡的现状 。
全产业链共同突围
其实运力、供应链和集装箱等问题,各船公司曾向中国船东协会解释过 。2020年12月29日下午,中国船东协会在上海召开“集运市场调研会”,专题研讨缓解集运市场压力的问题,讨论如何提升服务 。马士基、中远海运集运、达飞轮船、中外运集运、长荣海运、阳明海运、海丰国际等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船东代表参加会议 。
在上述调研会上,中国船东协会呼吁集装箱运输的上下游企业、箱厂、码头等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积极应对行业困境 。不仅如此,货主企业与船公司之间也应加强合作,与整个物流供应链各业务环节一起共同面对挑战,寻求发展 。
航运物流企业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是重要物资运输的主力,担负着为产业链打通物流命脉的重任 。疫情造成了全球物流的缓慢与停滞,给全球的供应链和贸易格局带来了深刻的调整 。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班轮公司已在多方协调,一方面,全力打造医疗和生活物资供应的绿色通道,为防控一线提供重要运输支援 。另一方面,全力通堵点、连断点,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货运能力,全力保障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