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其特点有:母乳喂养,足月儿多见 。
1、 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至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2、 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大于或等于342umol/L),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
3、 患儿一般情况好,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停母乳48-72小时后黄疸明显减轻,如再喂母乳黄疸反复 。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
1、新生儿肠道内β-GD极丰富,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肝肠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
2、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10倍 。
3、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
4、 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
母乳性黄疸需要干预吗?
对足月健康儿,增加喂养次数,刺激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吸收可预防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当胆红素升至250-270 umol/L时暂停母乳喂养,48小时改配方奶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当胆红素升至256-342umol/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或不停母乳加光疗 。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170u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 。
母乳性黄疸的愈后
愈后良好 。但最近仍有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发现一组胆红素浓度256-427umol/L(15-25mg /dl)母乳性黄疸患儿有1/3异常,将胆红素降至正常,则此改变消失 。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应注意合理处理 。
- 电脑太卡怎么办
- 一路向西2之泰西到底上映了没有 讲述了什么内容被禁
- 陈佩斯为什么被央视封杀?
- 如何画漫画人物中的手
- 周觅脑残事件是怎么回事 深扒发现一堆黑历史让人吃惊不已
- 春季产妇如何坐月子?
- 坐月子长智齿疼怎么办
- 枇杷可以放冰箱保鲜吗 枇杷放冰箱好还是不放冰箱好
- “坤坤”后援团泪流满面:为什么别人家的基金能让80%的人赚钱?
- 为什么小儿饮食要以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