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膳食营养要平衡

一、热能平衡
幼儿热能除满足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消耗外,还需满足身体物质的增长需要和排泄损失,其相对需要量高于成人,一般每天每KG体重 100~110KCAL(420~462KJ) 。对78名幼儿的调查表明,能量的平均摄入量每天1355KCAL(5.69ⅹ106J),占RDA的 112.5%,78名幼儿中肥胖2人,超重六人 。能量供给过高保证了幼儿生长,使营养素的需求量增加,同时造成幼儿肥胖或超重,也可能会造成成人后肥胖潜在的体质代谢机制 。
调查中还发现能量供给中蛋白质占14.7%,脂肪占38.5%,碳水化合物占46.8%,幼儿动物性食品摄入如火腿等肉制品,鸡蛋,牛奶过高;动物食品偏高可使体内酸性增加而不利于某些矿物质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能量的摄入量与消耗量是趋于平衡的,食入能量超过消耗的情况在幼儿是少见的(幼儿也能通过食欲调节摄取到足够的能量) 。调查中发现,在幼儿喂养中,有些家属经常以满足小儿的嗜好为主,而且有喂养次数过多,摄食过多的现象,小儿胃肠始终保持食物的充裕状态,对小儿健康不利,因此在膳食喂养中须注意改正 。
二、蛋白质平衡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当膳食中蛋白质供给不足时,婴幼儿会出现生长速度减慢或停止,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腹涨,水肿,贫血等现象 。而过多摄入蛋白质对肌体同样有害,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引起便秘,肠胃病,口臭,舌苔增厚等现象,增加体内氨类毒副产物,加重肝肾负担,使钙的排出增加,影响幼儿生长 。幼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高,蛋白质的转换率也相对比成人高,而且幼儿对蛋白质的需要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质量上 。
一般婴幼儿的供给量标准为每天每KG体重2~4G,2 岁幼儿每天40G,而且动物性,豆类蛋白质要在1/3以上,以满足对优质蛋白和必需氨基酸的需要 。对2岁幼儿的调查结果为,蛋白质每天摄入量44.4G,占供给量标准的110.8%,占热能14.7%,优质蛋白质占42.8%,表明蛋白质的供给能满足生长需要 。但蛋白摄入过高如动物性的鸡蛋,牛奶,肉类及制品过多摄入,对幼儿可存在不利的影响,有专家认为儿童吃鸡蛋每天不宜超过3个,应控制动物蛋白的过量摄入,适当增加豆类蛋白和谷类蛋白的摄入量 。
三、钙平衡
钙长期缺乏,会使小儿发育迟缓,出牙迟,出现钙抽搐,枕秃,钙圈,易烦躁,哭闹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软骨病 。我国2岁幼儿的钙的供给量标准为每天 600MG,保证幼儿牛奶,豆制品,绿叶菜的供给,应能满足钙的需要 。对78名2岁幼儿的调查发现有31人有轻度缺钙现象(如枕秃,钙圈)发生,占总人数 40%,钙的平均摄入量为545.5MG,占RDA的90.9%,大部分幼儿采用食用钙片方法补充钙源 。
出现缺钙的原因可能是总能量摄入过高,生长发育过快,而使钙相对供给滞后和不足;另一方面蛋白质摄入过多,增加了钙的丢失;此外,幼儿服用鱼肝油,增加了维生素D的摄入,在促进钙吸收的同时,增加了维生素A的摄入,从而更促进了幼儿的生长,钙供给及骨发育仍相对滞后 。所以,不能单靠补充钙剂或促钙吸收因子来增加幼儿钙的吸收,必需依靠整个膳食的平衡,轻度缺钙现象如枕秃,钙圈等是否还与其他营养素有关还须进一步研究 。
【幼儿膳食营养要平衡】人体营养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幼儿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必须保证平衡 。搞好平衡的关键是合理喂养,对幼儿来讲合理的喂养应是保证总量和优质品,多种类食物粗细,荤素合理搭配,多餐次且定时定量,以保持能量,蛋白质,钙的相对良好的平衡 。幼儿饮食多以家庭分散喂养为主,不宜控制,应加强对幼儿合理膳食的研究与宣传,尤其是城市幼儿的喂养,防止幼儿营养缺乏的同时,控制幼儿不合理喂养因素造成营养过剩或不平衡现象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