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度

创造挫折情境属于挫折教育的一种方法 , 但是屡屡的挫折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 。所以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 , 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 , 是否有无所畏惧的自信心 。其实 , 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 , 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 , 永远乐观 。
症状一
父母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粘先生:在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 , 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 , 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 。台下没有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 , 我们当父母的也是如此 。后来有个女孩扁着嘴小声抽泣 , 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 。面对这种情况 , 我们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 , 输就输吧 , 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咱们演得好呢 。”
诊断:
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 , 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 , 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 。此时父母不能告诉孩子“输就输吧 , 没关系” , 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 , 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 ,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 才能让孩子有收获 。
症状二
父母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冯女士: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 , 很多孩子并不想发言 , 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 , 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 。不少妈妈都拉着脸、紧皱眉头 , 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尽快发言 , 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强举手 。
诊断:
父母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 , 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 , 给孩子更多选择 , 让他(她)做喜欢的事情 , 真正从内心去激发抗挫能力 , 知道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
疗程解析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 父母们应该分为四个疗程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
第一“疗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适用年龄:0~1岁 , 低幼阶段 。
疗法: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 。很多父母无条件地保护孩子 , 无意中会让孩子觉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 , 这对于以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他与其他的成员都是平等的 , 慢慢培养一种家庭责任感 , 学会独立去面对、解决问题 。
【挫折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度】第二“疗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