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孩子要注意什么( 四 )



4、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作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 。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的 。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

5、有目的地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 。孩子的见识多了,其思维活动便能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

6、家长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使其对这些知识得到充分的理解,这是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因为孩子对不理解的东西,是很难去进行积极思考的 。

7、家长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在思维过程中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较快地提高 。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 。

婴幼儿的思维特点
不应轻易给孩子下断语



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盲目地相信民间流传的、但未被科学证实的教子俗语 。如“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疼那是害”、“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等等 。

这些家长发现孩子三五岁时有不聪明的表现,六七岁有愚笨的举止,便断言:“你这孩子完了,不会有出息了 。”然后对孩子的爱骤然下降,非打则骂,孩子皮肉的伤痛能很快恢复,而受伤的心灵可能一辈子也难以愈合 。小孩子是靠大人的评断来认识自己的,如果孩子忽然发现自己在家长的眼里是那样的不堪造就的,其心理是难以承受这种致命打击的 。
日后极有可能以心灰意冷的态度对待学业、对待生活 。本来完全有可能成为人才的人,却在少儿时代就凋谢了 。

不少孩子后来学业不佳,工作生活能力差,精神委靡不振,这跟他们的童心曾受到过深刻的伤害有密切的关系 。
一个人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人的精神支柱 。
一旦这个支柱不存在了,人的精神生活也就结束了 。

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给孩子下断语 。

培养婴幼儿的思维能力的方法
婴幼儿家教的特征



早期教育一般指0~4岁的教育,这里根据婴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0~2岁的教育 。这个时期是婴儿辨认生熟人的关键时期,其辨认人的主要部位是脸部 。经常与婴儿接触的面孔,他就会越来越熟悉 。婴儿已具备了在100多平方厘米的面部上辨认五官细微差别的能力 。那么,家长可以经常给婴儿看一些简单的图形、字型和简单的物体,如小玩具、小用品等,同样能收到辨认的效果 。

家长可以一边清楚地发音,一边指给婴儿辨认的对象,这样反复训练,婴儿就能根据大人说出的单词,去寻找相应的“物” 。家长应遵循先用差别大的再逐渐用差别小的、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逐步培养婴儿的记忆能力和辨别能力 。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婴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 。

第二个阶段是2~4岁的教育 。这个时期是婴幼儿学习和掌握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 。随着婴幼儿学会了行走,活动范围的扩大,所见所闻的增多,一般家常语言难以表达他们的心理活动 。
这一时期,婴幼儿特别容易吸收外部的语言,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开拓他们的视野,传准确的语言 。

这个时期,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活跃,他们有扩大活动范围、接触新鲜事物和增加活动内容的强烈愿望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参与同龄人的游戏和其他有益的活动,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