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抢滩 两月获投融资176.4亿元 风口上飞起的自动驾驶( 二 )


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给出的自动驾驶车型量产时间表是: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技术(L3)的规模化应用;到2030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技术(L4)的规模化应用 。
但在L3还没有普及的当下,一些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车企和一些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已经开始投入到L4甚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研发中 。
除了Momenta和图森未来这样的自动驾驶公司表示已经达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传统车企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大研发力度 。长安汽车表示其将在2022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产品量产,而北汽新能源宣称的是2025年实现 。广汽新能源表示将争取在2022年推出L4自动驾驶车型 。长城汽车则表示将在2021年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在2023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 。
而造车新势力们更是快速推进 。理想汽车计划在2023年推出全新车型X01,该车型标配支持L4自动驾驶能力的硬件 。威马汽车则称其与百度Apollo联合共同开发的SUV车型可在特定场景下具备L4自动驾驶能力,预计在2021年量产 。而特斯拉表示,有望在一年内完成L5级自动驾驶的基本功能 。
其实,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实现L4所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有成本的问题 。为了提升识别精准度,多家车企开始在车上装载激光雷达,代替之前的摄像头加毫米波雷达,但是激光雷达的成本更高 。
车企们在L4级自动驾驶上的时间竞速,很直观地反应出各家在争夺自动驾驶市场份额及话语权方面的激烈程度 。
商业化模式尚未清晰
就自动驾驶的现状而言,其商业化应用的模式也尚未清晰 。此时谁能抢占先机,谁先找到一条长期且持久的商业模式,谁就将定义整个行业的标准 。
《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路径》报告中指出,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 。一方面是掌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选择在特定领域展开试运营服务;另一方面,一些国家或城市提出支持政策,准许企业开展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的部署,提升商业化应用的日程 。
河北省沧州市日前向百度Apollo和云图科技颁发了首批无驾驶人测试通知书和自动驾驶示范运营通知书,而百度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Apollo GO目前已在北京、长沙、沧州全面开放,并计划在未来3年拓展至30城 。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与广州市花都区就汽车智能网联产业重点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滴滴自动驾驶将着力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无人化测试、商业化运营在广州花都落地发展 。
按照规划,已经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Momenta将于2022年在苏州实现部分车辆车内无安全员的 Robotaxi;2024年,车端100%无安全员,实现单车盈利;从2024年开始,结合已经回流的大规模量产数据,Robotaxi将实现多地规模化落地运营 。
2015年成立的图森未来专注于自动驾驶货运卡车技术研发与应用,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场景选择在港口物流方面,与国内港口建立合作展开试运营工作 。
Waymo、优步、nuTonomy、WeRide.ai 等企业已经开展自动驾驶网约车的试运营服务 。法国的 Navya及 EasyMile 公司则推出自动驾驶巴士,并在全球多个城市启动了相应的试运营计划 。
【资本抢滩 两月获投融资176.4亿元 风口上飞起的自动驾驶】不得不提的是,自动驾驶商业化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自动驾驶商业化发展的方向如何;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需要哪些条件;监管部门如何实施开展相关的安全监督管理;未来自动驾驶将会带来哪些社会影响;对法律法规带来哪些挑战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