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反映了小儿对待客观现实特别是对人和对己的态度及行为方式,虽然还不是性格的、典型的、完整的表现,但也是性格的一种表现形式 。
【初步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1岁以内的小儿还不可能作出什么道德判断,也不会有什么道德行为 。
??1-2岁小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他们道德行为的最初形态,主要表现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类型 。
??而2岁以后,随着小儿语言能力不断增强并通过成人语言的强化作用,小儿逐步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 。当小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为时,成人就说“乖”、“好”等词给以强化,当小儿做出不良行为时成人就说“不乖”、“不好”等词加以否定,从而使小儿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养成各种道德习惯 。以后只要一遇到类似场合,就会毫不迟疑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而对不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则取否定的态度 。如当孩子看到别人在玩新玩具,一方面自己很想拿过来玩,而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而克制自己,这就是道德感的源泉 。
??道德判断也是小儿在跟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学会的 。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凡是成人带领小儿一起去做,并且伴以赞许为“好”、“对”、“乖”的行为,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成人制止或表
示斥责为“不好”、“不对”、“不乖”的行为便认为是不好的行为 。在最初的道德判断中,只有“好”与“不好”两大类,因此,对所有接触的人也只分成“好人”和“坏人”两大类 。
??当然,对2—2.5岁的小儿来说,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只是萌芽表现,决不能对他们做出很高的估计和过高的要求 。因为他们还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只能用具体的人和事来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主要是让他们在模仿周围人的榜样中逐步发展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 。另外,这时期小儿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是不稳定的,需要经常鼓励和督促,不断地帮助小儿建立良好的道德习惯 。
- 2—3岁小儿感知觉的发展
- 教育小儿时家长态度要一致
- 要善于区别孩子的想象与说
- 重视幼儿的好奇心
- 抓住训练孩子口语的最佳年
- 让幼儿多识字就聪明吗
- 幼儿自言自语是怎么回事
- 让想象插上金色的翅膀
- 家长如何对待幼儿的个性
- 培养幼儿的意志,防止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