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别太较真儿( 二 )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高桥敷先生 , 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 , 曾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 , 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 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 。
有一天 , 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 , 一块花色玻璃被打碎了 。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 高桥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东方人的思维习惯 , 估计那对美国夫妇会很快登门赔礼道歉 。然而 , 他们想错了 。
那对美国教授在儿子闯祸之后 , 根本就没有出现 。
第二天一大早 , 是那个孩子自己 , 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 , 送来了—块玻璃 。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叔叔 , 对不起 。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 , 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 , 所以没能及时赔偿 。今天商店一开门 , 我就去买了这块玻璃 。请您收下它 , 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 。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 请您相信我 。”
理所当然地 , 高桥夫妇不仅原谅 , 而且喜欢上了这个通情达理的孩子 , 他们款待孩子吃了早饭 , 还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
事情本来可以划上“句号”了 。然而 , 出人意料的是 , 当孩子拿着那袋糖果回家之后 , 那对美国教授却出面了 。他们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 , 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
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 , 不应该得到奖励 。
在他们看来 , 这个小“男子汉”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担起他能负的责任了 , 这孩子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 为了赔偿这块玻璃 , 他几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钱 。但是 , 他决不会因此得到家长一分钱的“财政补贴” , 如果钱不够的话 , 父母可以考虑借钱给他 , 但他必须有自己的还款计划 。比如 , 早晨为附近的邻居送牛奶、取报纸 , 周末为别人修剪草坪 , 节约自己每周的零花钱 , 等等 。
之所以这样做 , 是让他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 。只有付出这种代价之后 , 他才能接受这个宝贵的人生教训 。
孩子做了错事 , 由家长替孩子认错、向别人道歉 , 其用心是出于疼爱孩子 。然而 , 这种“疼爱”不是真正的疼爱 , 它在客观上是在袒护孩子的过错 , 孩子既不能从中获得应有的教训 , 也不能树立起对自己言行的责任感 。从而也不可能谨慎自己的言行 , 很可能还会重犯过去的错误 。
孩子小时候 , 一般还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 , 但由于家长总是出面认错 , 代孩子“受过” , 久而久之 , 孩子就会觉得有家长给他“兜着” , 很容易放任自己的言行 , 逐步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到那时候 , 家长可就后悔莫及了 。
中国有句古话:“好汉做事好汉当 。”孩子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 , 让他自己向人家道歉 , 赔偿损失 , 这不仅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原谅 , 更重要的是使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言行切实负起责任来 , 这对增强孩子的自律精神、谨慎言行 , 以便将来独立地全面承担人生的责任和义务 , 顺利地进入社会生活 , 是非常有好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