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殊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更多精彩:由此右转首页->2008年第4期箱庭疗法应用于抑郁症治疗的个案研究作者:任郑莲 赵会春 刘凤娥【中国特殊教育】摘要:为了解箱庭疗法是否对抑郁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对一个患抑郁症的大学生采用箱庭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长期的箱庭疗法治疗,此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显示无抑郁,证明箱庭疗法对抑郁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抑郁症箱庭疗法自我治愈力分类号:B8491 引言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抑郁、自责自罪、兴致缺乏、精力减退、精神运动性弛缓,同时伴有一定的比如失眠早醒、食欲减退等躯体症状 。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加以适当的心理治疗会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人际心理治疗等 。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已经被基于循证医学的研究所证实,并被广泛地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不同情况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童年经历对成年期障碍的影响,将抑郁症看作是对亲密者所表达的攻击 。箱庭疗法是一种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在咨询者的陪伴下,通过非言语的手段,让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展现来访者无意识中的冲突,让来访者明白抑郁产生的真正原因,使来访者的无意识整合到意识中,即无意识意识化,同时箱庭疗法特别强调安全与受保护,它可以让患者以一种非语言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同时修复心理创伤 。它是一种从人的心理深层来促进人格改变的心理治疗方法 。箱庭疗法最基本的配置包括一个或两个沙箱(一个干沙,一个湿沙),各种各样的小玩具模型,这些玩具模型可以表现人物、思想、状态、情感以及众多无限潜在的可能性 。来访者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型、玩具在沙箱中摆放、表演,从而充分展现自己的内在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身心灵的知性理解和情感关怀 。目前箱庭疗法在缓解考试焦虑以及对自杀未遂者的干预№’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那么对于抑郁症,箱庭疗法是否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呢,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以便为目前高校发病率很高的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2.1.1 基本情况刘某,女,1987年12月出生,未婚,某大学大一学生 。独生子女,出生顺利,身体发育正常 。家住县级市,父亲为公务员,母亲为公司职员 。父亲大学文化,母亲初中文化,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庭关系紧张,5岁前由乡下祖父母抚养 。2.1.2 病程发展及相关成长经历2005年上半年在高三期间精神状态下降,不能安心学习,胃部不适,经医院检查胃部没问题,后经医院心理科诊断为中度抑郁 。经过药物治疗,顺利通过高考,升入大学 。刘某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乡下的祖父母家,周末才能与父母相见 。但刘某描述在与父母相见的时候感觉到的是拘束 。5岁回到家中,在家里没有温馨感与归属感 。刘某描述高三是个转折点,原来成绩一直很优秀,但在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中发挥失常 。刘某描述自从那次考试以后就有一种深深的自卑萦绕在心里,尽管自己很清楚不应该自卑,但是意识中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冲动,怕见任何人,怕被人嘲笑,不敢独自出门,不敢随便与别人说话 。刘某描述来到大学后在生活中仍然没有自信,感觉周围的同学都比自己强,有过自杀念头,但是没有具体行动 。2.2 研究过程2.2.1 评估用Beck(BDI)抑郁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测试,得分分别为24分(5―13分为轻度;14―20分为中度;21分以上为重度)和57分(抑郁严重度指数为:7/80=0.71;评分指数在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 。但考虑到刘某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程度较轻,情绪抑郁白天较轻,夜间较重,有一定的焦虑、强迫症状,故诊断为轻度抑郁症 。2.2.2 心理干预方法采用以箱庭治疗为主,面谈为辅的干预手段 。本次治疗采用的是自发性箱庭治疗,每次箱庭治疗包含创造世界、体验及重新配置、治疗、记录、过渡、拆除世界6个阶段,并在过程中让来访者对自己制作的箱庭命名 。箱庭疗法理论认为个体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力量超越当前的心灵环境,但由于各种原因暂时被抑制住了,箱庭治疗者营造一个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以母亲般的态度,静默地见证来访者内在世界的表现,共感地陪伴和参与来访者心灵痊愈的历程,激活个体内心的这种自我治愈机制,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朝向整体性前进的机会 。箱庭为咨询者提供了一种其他咨询方法可能无法达到的洞察个体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 。对刘某的心理治疗过程包括7次箱庭治疗和9次面谈,持续6个月时间(中间因暑假暂停一个半月) 。根据咨询进程及咨询过程中刘某心理的发展变化,将咨询分为四个阶段:问题呈现阶段、阻抗阶段、转变阶段、结束阶段 。2.2.3 问题呈现阶段(包括2次面谈,3次箱庭)通过面谈发现刘某有“为自己树立了高得不能现实的目标,于是不断地被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所挫败和”没能达到预期的完美,就会觉得失败了;如果达到了预期,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因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等完美主义的倾向,有关研究表明抑郁症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 。刘某的第一次箱庭作品充分展现了她的问题(见图1) 。刘某描述的是家附近的场景,先是将两所房子挑出来,在两所房子之间放置了一座桥,作品的右下方摆放了两个女孩 。刘某挑选了一个外表华丽的小女孩代表自己,因为她希望自己是那样的 。华丽的女孩子是她完美主义的一种表现,希望自己各方面都尽善尽美 。在房子后面放置一棵树,并解释房子要有个依靠 。在介入治疗的阶段,刘某将房子和树移开一段距离,并表示这是她现在的状态,父母只对她的成绩关心,而对人并不关心,现实中父母并不能给她依靠与支持 。箱庭中间位置摆放的玩具往往代表的是来访者的自我――人格核心 。刘某在箱庭中间的位置摆放了两个对弈的老者,这两位老者代表的是一种平和心态 。刘某表示这是她渴望的一种心态,她目前没有这种平和心态,她希望自己各方面表现完美,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常常具有这种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 。同时这个玩具还表现出一种避世态度,与刘某目前逃避现实的现状是一致的,不愿意接受自己变得相对平庸的现实 。第二次、第三次的箱庭同样展现了刘某的问题 。第二次箱庭作品刘某命名的主题是“平时”(如图2),刘某摆的是她理想中的家平时的形象 。刘某特别强调客厅里放的鱼:“鱼表明自己是兴趣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