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儿童是天生的数学家

在人类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前 , 就已经发展了神奇的数量能力 。辨别“大和小”、“多和少”是一种本能 , 不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 却是“天生”就会的 。
婴儿出生没多久 , 当它刚学会集中焦点专注看某样东西时 , 常常看到一张大脸在眼前晃动 , 不久婴儿就知道 , 那张很大的脸是“妈妈” , 那张脸成为婴儿眼中的宇宙核心 。婴儿意识中的大小概念开始醒来 , 紧接着 , 婴儿注意到周围晃动的影像和静止的物体 , 大部分都都比自己的尺寸还要大许多 。
当婴儿喝了一些牛奶 , 还感到饿的时候 , 会大声哭泣 , 代表它知道这次的牛奶量太少了 。婴儿把奶嘴从嘴里吐出 , 不愿意再喝 , 代表已经饱了 , 知道这次的牛奶量太多了 。
婴儿哭的时候 , 如果没有人及时抚慰 , 它就会意识到自己哭太小声没人听见 , 他拉开喉咙 , 越哭越大声 , 直到有人听见为止 。它知道自己可以控制音量的大小声 , 也可以改变多(饱)或少(饿)的状况 。
大小和多少 , 是婴儿出生没多久就会醒来的概念 。人天生知道三种量:
大中小:跟自己的尺寸差不多 , 比自己大 , 比自己小 。
刚好、太多、太少:刚好是自己需要的量 , 比自己需要的少 , 比自己需要的多 。
超过这三种量 , 就要进入数量命名的范围 。人类的社会用说话的声音和书写的符号来命名 , 而刚生下来的小孩不会说话 , 也不会写字 , 不懂数学符号 , 所以说数学的表达是社会化的过程 。不同的社会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数学 , 然而它们都指向唯一的数学真相 。
小孩不懂的是数学的表达方式 , 并不是不懂数学的内容 , 正如前文所言数学的意识是天生的 。心理学家作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两张卡片摆在婴儿眼前 , 一张上面有一个大红点 , 另一张上面有两个大红点 。婴儿注视这两张卡片时 , 很明显地表情不一样 , 它不停地轮换瞧瞧第一张卡片 , 瞧瞧第二张卡片 。换句话说 , 婴儿已经能够辨识出两张卡片不同 , 一张的点多、另一张点少 。
【五岁儿童是天生的数学家】与此相关的新闻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据印度媒体9月21日报道 ,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日前公布了一个惊人的研究发现 , 5岁的儿童都是天生的数学家 , 在没有进行正规的教育或传授相关知识的情况下 , 他们也能自己掌握数字抽象概念和算术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