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暴力行为 谁之过( 二 )


儿童所观察到的行为会对他们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 , 常使他们按照观察到的行为方式来行事 。豆豆也是如此 ,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教我学乖 , 要我听家长的话 , 我爸爸可以打人 , 那我学爸爸 , 为什么就不能打人?”爸爸的暴力行为 , 给豆豆树立了最直接的“榜样” 。
“甜头”诱惑 , 使他一犯再犯
最后是强化 。个体通过观察学习获得新行为 , 但他是否继续这个新行为 , 取决于执行新行为后得到的奖赏或惩罚 。奖赏是正强化 , 可以使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 , 惩罚是负强化 , 可以减少行为的再次发生 。对于豆豆 , 暴力行为后得到的直接利益(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 例如彩色橡皮)和间接利益(几个调皮同学的崇拜和跟随)就是正强化物 , 导致豆豆的暴力行为持续存在 。
看来 , 要想消除豆豆的暴力行为 , 还得从他的父母做起 。
消除暴力 , 父母有责
豆豆暴力行为的联想模式直接来源于家庭 。家庭行为方式对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行为控制理论认为 , 家庭在对各种环境压力进行反应时 , 对其成员行为方式的限制和容许程度 , 对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对其成员的行为控制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刻板的控制方式 , 指家庭主要依据社会和文化传统要求 , 对家庭成员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作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 这些规定一经制订就很难更改 , 很少随环境需要而进行调整;
二是灵活的控制方式 , 即在合理规范的基础上 , 能够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
三是放任的控制方式 , 缺少规则和限制 , 容许家庭成员任意尝试多种行为方式;
四是混乱的控制方式 , 有时严格要求家庭成员按照一定的要求行动 , 违规即重罚 , 有时又完全放弃要求 , 任由家庭成员任意行动 , 常使家庭成员产生困惑 , 不了解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做什么 , 或不能做什么 。
最积极的行为控制方式是灵活控制 , 最消极的行为控制方式是混乱控制 。豆豆家庭里采取的是混乱的控制方式 , 父亲是主导 , 严格控制其他成员 , 不允许有不同意见 , 动辄暴力相对 , 却又变化无常 , 没有固定规则 , 使豆豆丧失了起码的安全感 。豆豆无所适从 , 只能选择以暴力攻击的简单方式来解决问题 , 逐渐建立了“暴力—问题解决”的联想模式 。
要想消除这种联想模式 , 只有纠正先前不良的家庭控制方式 。从豆豆的父亲做起 , 首先停止自己的暴力行为 , 尤其在和妻子意见不同的时候 , 要用讨论、协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对待豆豆 , 父母也要适当与之讨论 , 尊重他的意见 , 而不是一不听话就说他是“坏孩子” , 动辄打骂 。鼓励孩子参与讨论 , 让他逐渐认识到 , 除了暴力行为 , 还有很多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 以树立多样、灵活的问题解决联想模式 。
多行奖励和“冷处理”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 , 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 如果对某一行为施加奖励 , 就可以建立或保持这种行为;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 , 就得设法给予惩罚 , 这被称为“奖惩法” 。但大多数行为学家认为 , 对人最好是只奖不罚 , 因为奖励的方法对行为的影响更大 。